二、有礼有节,礼尚往来
在《诗经》的时代,是礼乐文明盛行的时代。《左传·昭公七年》载鲁国贵族孟僖子说:“礼,人之干也。人无礼,无以立。”齐国的晏婴也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诗经》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人无礼不立,事违礼不成。因此《诗经》对礼的重要性及各种礼仪特别予以表现。在《鄘风·相鼠》中诗人说: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在当时的贵族社会中,有很多人不懂礼。这在当时已经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这首《相鼠》,就是从消极的一面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人违礼失礼的行为予以讽刺和批评,其目的在于阐明礼对于人的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礼记·仲尼燕居》载:“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礼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11]由此可知,古人以诗歌来表现礼,同时读诗的人也借诗来修习礼。孔子还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正是在上述意义上,他才将诗、礼、乐在本质上统一起来看。
诗人还借助具体的生活场景的描述,对各种礼仪及人们在相应场合下合乎礼仪的文雅举动予以赞扬。在诗人看来,合乎礼仪的仪表、举止和行为,即是出于人的自然天性的。如《召南·羔羊》、《鄘风·君子偕老》、《郑风·羔裘》、《郑风·缁衣》、《唐风·羔裘》、《秦风·终南》、《桧风·羔裘》、《小雅·都人士》等诗,均描绘并赞扬了当时的君子合乎礼仪的服饰和容貌。读上述这些诗,足以知君子之容貌服饰之礼。此外,有些诗还描写了当时社会里通行的具体礼仪。如《周南·桃夭》、《召南·何彼秾矣》、《卫风·硕人》之述婚礼;《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现了以乐侑宾之礼。又说:“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则表现了宾主以礼相交之和。《小雅·楚茨》等诗详细铺陈秋收后举行的报祭之礼,以及祭者虔敬庄重之情。明人孙鑛评之曰:“写祀事如仪注,庄敬诚孝之意俨然。”(《批评诗经》)所谓仪注,即指礼仪细节的说明。这是说《楚茨》真实再现了报祭礼仪的细节,以及人们在祭礼上应有的举止和态度。孙氏可谓善读诗者。
从《诗经》诗篇对于礼的歌咏来看,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在人际交往中,礼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动态的关系。诗人特别强调人际交往礼仪中的“报”,说到底就是相互尊重,受人滴水之恩,报以涌泉。孔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上博简《孔子诗论》言“《木瓜》之报”,也是切中此诗所言之要害。这种诗化的对礼的精神的表现,实际上有意突出了礼发乎性情的本质特点,体现了礼持人性情的功能。《国语·晋语四》载子余对重耳之问引《礼志》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将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将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人,罪也。”充分阐释了礼尚往来的精神。诗人对此也有充分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