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丝路,新机遇

新丝路,新机遇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省的旅游资源具有国际化的品质,为四川旅游在“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四川省发展“一带一路”旅游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新丝路,新机遇_四川丝路旅游蓄势腾飞_“一带一路”旅游创新发展

四川省旅游局局长 郝康理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顺应大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被誉为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四川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点,是联结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是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一带一路”给四川带来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旅游业作为开放性、综合性产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具有先联先通的独特优势。四川省旅游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先导示范作用,抓紧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四川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争当“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排头兵和先导部队。

一、“一带一路”,四川新引擎

重要的战略引擎。四川处于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结合部,是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核心腹地,是扩大内陆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和实施向西开放,打造西部大开放升级版的战略高地和重要依托。同时四川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源点,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客流集散地,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具备资源要素、文化要素、交通要素、市场要素和产业要素,具备较强的要素整合力、区域带动力、资源转化力、产业凝聚力和战略聚合力。

强大的资源基础。四川丝绸之路具有景点总量丰富、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品种多而质地高、配置合理而特点突出等特点。资源品位高。童话世界九寨沟、国之瑰宝大熊猫、古蜀文化三星堆举世闻名,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五大世界遗产”蜚声中外。“大熊猫”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太阳神鸟”图案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资源组合好。四川西部汇聚了壮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既是大熊猫栖息地,也是红军长征途经主要地区,还是藏羌文化、康巴文化、彝族文化、摩梭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四川东部是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伟人将帅的故里和“川陕苏区”的中心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华蓥山、剑门关等生态旅游景区内,与三国文化、古蜀文化交相辉映。四川省的旅游资源具有国际化的品质,为四川旅游在“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雄厚的经济实力。四川省区域经济实力强大。2014年四川省GDP排名全国第八位,增速达8.5%,人均GDP达57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四川省旅游经济实力强大,2014年四川省旅游经济排名全国第六,旅游人次排名全国第三,旅游增速排名全国前列,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旅游投资不断深化,平台搭建成效显著;旅游产品不断升级,质量标准有效落实;旅游区域不断联动,藏区、大成都区、大峨眉区域快速发展,雅安、广元、阿坝、乐山等地旅游实力日益升级;旅游营销不断创新,品牌营销、海外营销、节事营销、综艺营销等多管齐下,竞争力增强;旅游环境不断升级,交通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人才环境等均实现快速提升。四川省可充分依托雄厚的经济基础,以旅游为主导,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第一、第二产业的建设步伐,致富于大西南山区,重振四川丝绸之路的雄风,在当今时代发挥出更大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有力的综合带动。四川省发展“一带一路”旅游有利于中国向西向南国内外合作的深入推进。无论从已经开启的沿边开放态势,还是从国际战略和地缘战略看,四川省以旅游业互联互通都将有利于推进我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向东南亚进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也有利于中国西部与国际互联互通合作的深入。四川省发展“一带一路”旅游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效率提升。四川省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核心省份,其旅游业的国内升级和国际推进,将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调整带来机遇,能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同时淘汰低效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企业,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四川省发展“一带一路”旅游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中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也是社会稳定任务最重的地区,通过四川省丝绸之路旅游的发展和建设,依托四川处于南北丝路、长江经济带结合部的地理区位,可带动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对西藏、新疆地区的稳定和谐,对东盟及亚欧大陆线的互动强化,意义重大。

二、“一带一路”,四川新探索

近年来四川省旅游局主动融入全国“一带一路”战略,在智慧旅游、旅游营销、旅游投资等方面不断创新实践,有效地推进了四川省“一带一路”旅游的快速发展。

智慧旅游创新突破。四川省旅游局深化智慧旅游建设,在互联网时代全面融入国家智慧丝路建设,提升旅游发展效率。①深化智慧旅游管理系统建设。构建集省、市(州)、县(市、区)三级一体的四川旅游电子政务网站体系,完善服务于基层和企业的电子政务体系;牵头建设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户外应急救援平台、四川旅游运行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②健全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体系。构建四川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省、市、县联动,政府和企业共推。建立“1+21(21个市州)+N(多种语言)”的多语种四川旅游资讯网站体系;与携程、艺龙等知名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建立四川旅游网络旗舰店;加强新媒体多平台应用,开发“四川好玩”APP客户端、四川旅游微信/微博服务平台、四川旅游youtube视频频道、G5(108)国道及大九寨环线多媒体互动智慧旅游地图和景区微卡、智慧旅游多媒体查询终端等。

营销模式创新突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事件策划与网络传播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境内与境外传播。①积极开展新媒体营销。“爱,在四川”系列微电影,突破传统旅游宣传片形式,有效提升了四川旅游知名度。②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营销。打造国内首档户外旅游真人秀节目《两天一夜——旅游梦想》,将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植入旅游元素,同时通过网络和自媒体广泛传播,网络点播量已接近3亿次,取得较好宣传效果。③加快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与淘宝合作开展“寻找稻城亚丁最美星空”活动,1000多份产品5分钟被网友抢购一空;“行摄365画说四川”“寻找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评选活动等,收集并发布了4万余张精美图片,提高了参与景区的知名度。④全力拓展海外营销渠道。与谷歌、TripAdvisor、youtube、百度、携程、淘宝等网络平台合作,构建境内外网络营销平台及渠道体系。

图4-15 “寻找稻城亚丁最美星空”活动

图4-16 行摄365画说四川

熊猫品牌创新突破。创新举办了“行南丝绸之路游大熊猫家乡——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在欧洲6个国家挑选出12名大熊猫粉丝,与“大熊猫”和“南丝路”领域的专家、文化名人及境外知名媒体组成40人的大型自驾团“粉丝团”自驾车穿越英国、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德国、捷克、奥地利、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13国沿“南丝路”来四川“探亲”,并开展四川巡游,向世界展示四川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及大熊猫保护和研究成果,推出一批新产品和新线路。熊猫粉丝团沿途共举办了14场旅游推介活动、6场熊猫文化交流活动,媒体围绕跟踪报道、高频营销轰炸,在沿线多国掀起名副其实的“熊猫旋风”和“四川旅游热”。英国《每日电讯报》、西班牙《ABC日报》、比利时国家电视台、奥地利ORF国家电视台等80多家境外知名媒体参与活动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新社等主流媒体,腾讯、新浪等主要门户网站对本次活动进行跟踪宣传。《人民日报》多次在要闻版连续推出《欧洲“熊猫粉丝”开启中国自驾游》等大篇幅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多次播出“欧洲熊猫粉丝开启四川探亲之旅”启动仪式和境外段相关报道,并于8月初连续三天在CCTV-1、CCTV-4、CCTV-9、CCTV-13等多个频道滚动播出报道熊猫粉丝们在成都大熊猫基地体验饲养员、营养师工作的情况。同时,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外国人在中国》栏目组还专程赴四川用10天时间追踪采访熊猫粉丝四川巡游,并将重磅推出相关专题片。“熊猫粉丝”关键词百度搜索超过500万条,百度图片达9万多张,Google搜索达220万条。

图4-17 行南丝绸之路·游大熊猫家乡——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

旅游投资创新突破。四川省重视旅游投资,结合自身旅游资源、市场优势,创新举办了“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面向社会进行旅游项目推介。省旅游局专门组织旅游业和投资界专家团队,赴市州对全省重点旅游招商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对重点项目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培训,筛选出38个最具吸引力、可行性的四川优选旅游项目。这些项目涵盖21个市州,主要分为景区开发、休闲度假、自驾游、古镇开发、运动休闲、文化旅游、康体养生共7大类,符合当前旅游投资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同时已经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了发布。

三、“一带一路”,四川新征程

2015年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四川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部署,紧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谋划好全省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推动重点区域旅游业率先突破。四川省旅游将在“一带一路”旅游格局中争当互联互通建设的排头兵和先导部队,成为“一带一路”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枢纽,提升国际影响,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实施六大旅游精品工程,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①实施“旅游品牌化”工程。推动世界遗产地和国家5A旅游景区提升国际化服务标准,做响、做大旅游品牌,积极创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力争创建1~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0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30个特色旅游小城镇。②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推动省市县三级共建320个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实施“千村旅游富民计划”和“万户民宿服务达标计划”。着力打造“环成都乡村休闲旅游带”“环重庆乡村休闲旅游带”,推动一批乡村旅游创业基地发展。实施国家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创建国家和省级旅游扶贫试验区。③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工程。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创建3~5个以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大文化演艺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支持全省4A级以上景区推出特色文化旅游演出节目。④实施“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工程。联动周边省市和省内各市州,统筹整合重点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打造大香格里拉环线、大熊猫生态旅游线、南丝路之旅等国家精品线路,使其成为可以推向世界的国家重点线路。⑤实施“旅游商品开发和推广”工程。实施四川旅游商品品牌提升计划,加快建设四川省旅游商品创新创意孵化园,大力设计、开发和生产一批文化旅游纪念品,推出10个主题文化旅游商品示范基地。⑥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全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推动各地大力提高通往景区道路的建设标准,解决“断头路”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指导、推动旅游集散、休闲设施、标识导览系统及旅游服务岛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重点开发专项旅游项目,提升丝路旅游质量品质。①度假旅游项目。开展清新空气游、温泉养生游、高山康体游、湖泊休闲游、森林呼吸游等,在业态类型、游览线路等方面不断创新,将四川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②民族风情旅游项目。依托四川省丰富的民族风情资源,讲好民族历史故事、做好民族风情演绎、卖好民族创意商品、定好民族旅游线路,让民族旅游产品成为四川走向世界的载体。③生态旅游项目。依托四川省复杂多样的生物气候环境,或特殊的生态结构,以及四时多变、四时有景、一日有四季的立体空间氛围,开发自然观光、科学考察、探险猎奇等产品,联合国际旅游组织建立四川山地旅游中心,推动四川成为中国特色生态旅游和山地旅游的标杆。④低空旅游项目。在广元、宜宾等地试点建设低空旅游基地,加快推进自贡航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航空小镇建设,体验立体四川旅游。

着力塑造旅游品牌形象,增强四川旅游吸引力。①合力塑造四川旅游品牌形象。全省上下联动,以国宝熊猫、成都美食之都、神奇九寨、天下峨眉、香格里拉、318国道最美景观大道和南丝绸之路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为支撑,持续开展“天府四川、熊猫故乡”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宣传,推动全省整体形象与各地旅游目的地形象有机衔接,形成四川旅游“1+21”国内外品牌体系。整合政府和企业资源,加大在央视等国际国内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宣传四川旅游品牌形象。②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实施《四川省入境旅游奖励试行办法》,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大力宣传销售四川旅游产品,积极开通旅游国际直航、包机航线,招徕境外游客。加强与境外主流客源地合作,做实北美、欧洲(法国)、东亚(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营销中心。实施欧亚重点客源地的营销活动、启动“寻找川菜名馆暨美食之都全球营销”活动与四川境外直航城市旅游营销等三大国际营销活动。③全力办好重大旅游节会活动。创新举办第四届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2015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第二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第六届(四季)四川乡村文化旅游节。通过举办重大旅游节会活动,打造国际性旅游营销平台,促进旅游投资,推动承办地旅游产品与设施建设提档、要素完善、服务提升,推广旅游精品线路。

强化旅游保障工作力度,为旅游业发展夯实基础。①强化区域旅游合作。与云南省及缅甸、印度等国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联合开发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专线,把我国国内段与国外延伸线路相衔接,逐步发展形成跨国旅游线路,最终将南方丝绸之路开发建设成我国推向世界旅游市场独具特色的跨国旅游线路。②加大旅游科研力度。充分发挥全省旅游学会和旅游科研基地智库作用,积极借智借脑,创新开展前瞻性和应用性理论研究,重点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开展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培育旅游万亿产业、城镇群旅游发展、县域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等方面的研究。③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制订实施《旅游国际化人才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加快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加快建设国家旅游西部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发挥网络培训平台作用。加大与境外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力度,积极争取国际旅游组织在四川设立旅游教育培训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