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丁未①冬过吴松②作
姜夔
【原文】
燕雁③无心,太湖④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⑤黄昏雨。
第四桥⑥边,拟共天随⑦住。今何许⑧?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
②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
③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
④太湖:江苏南境的大湖泊。
⑤商略:商量,酝酿。
⑥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
⑦天随:唐代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⑧何许:何处,何时。
【经典原意】
燕雁没有心,在太湖西畔随云远去。无数山峰凄清寒苦,黄昏时候,正在酝酿着一场雨。
第四桥边,我本打算随天随子而去。如今在何处?靠着栏杆,伤今怀古,参差的残柳在风中飘舞。
【当代阐释】
无穷哀感全在虚处
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作者住在浙江湖州。这年春天,由杨万里介绍,前往苏州见范成大。此词作于丁未年秋冬间,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淞时。这首词以移情手法使眼前景物附着作者自身的感时伤事之情。小词清新蕴藉,寓情于景,即兴抒感,表达了怀念古人和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着自己的身世之感。姜夔一生倾慕晚唐诗人陆龟蒙,陆对当时的黑暗深恶痛绝,不赴朝廷征召,曾在淞江隐居,这是本词抒情的出发点。上片中用“清”、“苦”二字赋予寒山以感情色彩。下片中的“桥”、“柳”等物象,无不是诗人情感之外化。陈廷焯赞云:“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白雨斋词话》)本词只写眼前景物以寓情思,化实为虚,意在象外,“无穷哀感,全在虚处”。意象高远,笔致清峭,气韵生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