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主体的主观诉求
前文在论述城市文化优越性时我们强调了城市的集聚效应,认为这种集聚使城市成为科技、人才、资本、文化、创意、物流等的空间凝聚地,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精神、核心价值理念等非物质文化。相较于乡村地区而言,城市人口的文化素养、收入水平、生活质量都较高,同时现代都市人巨大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使其格外珍惜所剩不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都市人有着相较于非城市人口更强烈的旅游动机,并且该动机或主观或潜意识里更倾向于文化方面。
(二)城市环境的外部激发
这里所指的城市环境是由城市文化资源、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以及城市整体环境共同构成的城市供给系统。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能够开发成对游客构成吸引的文化旅游产品,但是文化资源的密度确实是衡量地方或区域旅游潜力的指标,遗产等文化要素的密度越高,旅游强度指数就越高。城市中的文化节事、文化景观、文化场馆等文化资源相对集中,有别于乡村休闲景观的城市化风光,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类型,几十年来,通常大多数具有高密度的人口、文化活动,以及丰富文化遗产资源的城市景观都已经发展了旅游。城市供给能力的优越性极大地刺激了非城市人口对于城市,或者中小城市人口对于国际性大都市的向往。
另外,随着后工业社会城市转型的需要,各地城市纷纷将目光投向文化创意、旅游等新型经济增长方式。城市通过发展文化及创意产业,使其趋于发展成为集新潮、时尚、多元为一体,充满活力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抚慰人心的具有典型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城市交流舞台,以吸引更多的创意阶层与旅游者,从而达到城市的复兴与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