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尽管欧美各国对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发展形式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7],但目前乡村旅游已在这些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旅游产业部门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8]。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产业,目前在欧洲的发展形式主要以乡村度假农场为主。可见,目前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同年12月,国家旅游局宣布2006年全国的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_基于区域扶贫开发视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认识的不断深入,欧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为了躲避城市化和工业化给环境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而纷纷前往乡村寻求放松。[3]1863年,为追求乡村悠闲、安宁的生活方式,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成立“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则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而真正意义上大众化的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4]之所以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在欧洲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原因主要在于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战后农产品价格与成本相互交替贴近以及农产品过剩的危机,迫使农民通过农业生产本身以及非农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来增加收入;二是随着城市收入水平的提高与休闲时间的增多,休闲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由此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此外,从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来看,主要是城镇人口因城市化与工业化带来的压力,越来越渴望感受乡村氛围并向往乡村生活。因此,乡村旅游无形中就成为一种农业产业经营多样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方式既符合逻辑又在经济上比较适宜。20世纪7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快速发长。[5]而乡村旅游真正在全世界造成影响、得到更广泛的认识和支持以及取得更多的成绩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关注程度的提高,世界范围的“绿色运动”开始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逐渐使其成为发达国家现代旅游者可持续旅游行为的重要选择。[6]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开始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国际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并显示出自己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当然,乡村旅游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内涵还是形式均与过去有了较大的区别:一方面,乡村旅游无论是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经济总量上都已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在各种类型的乡村中均得到发展,而不再局限在一些自然景色格外奇特、美丽的乡村区域。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尽管欧美各国对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发展形式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7],但目前乡村旅游已在这些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旅游产业部门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8]。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产业,目前在欧洲的发展形式主要以乡村度假农场为主。尤其是现阶段的奥地利、德国、法国、英国这几个国家,它们平均拥有2万~3万个乡村度假农场[9]。相比之下,美国在1969年时只有约2000个乡村度假农场,而加拿大在1992年时只有700个左右。此外,从国外乡村旅旅游者源市场的结构特征上看,客源主体主要是受教育水平较高且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这些人群选择乡村度假,不是因为其收费低廉,而是为了寻找在城市缺失的净化空间和尚存的醇厚传统文化氛围;同样,他们参与农业劳动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质享受。可见,目前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10]考虑到目前通过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维持乡村经济发展、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的多样性、拓宽乡村文化产品的供给、强化对地面景观与自然的保护以及维持并提高乡村艺术水平与工艺品技艺等。同时乡村旅游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并有效地带动乡村其他产业的大力发展和增加相对封闭的乡村地区居民与外界相互交流的机会。现阶段许多欧洲国家已将乡村旅游作为振兴相对不景气的乡村经济的有效工具和旅游产业开发的优先考虑领域之一。

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1],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逐步得到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丰富的乡村文化、优美的田园风光、特色的乡村生活,使得发展乡村旅游有着优良的资源基础,具备天时地利条件。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等休假制度的推行,休闲度假逐渐从边缘的旅游方式上升为主流的生活方式。乡村旅游作为城市居民较为廉价和方便的度假方式,一方面它的健康和绿色对城市居民构成极大的吸引力,成为城市居民释放压力、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理想选择;另一方面,它还可以让旅游者参与具有生态旅游、户外活动等多种色彩的乡村活动,再加上近年来政府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重视,所有这些均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由于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视,工业化无形中又带来了更多的有逃离工业环境需求的城市人口,因此乡村旅游将继续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同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目前我国应该是有着相当充分而良好的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基础与条件的[12]。尽管相比于发达国家与地区,我们在人均收入与整体文化层次及其对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和拓展潜力应是非常巨大的。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绿色内涵的重视、日本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在现阶段更侧重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尽管这一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供需主体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发掘。这也是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相符的。

尽管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起步,但其真正地得到大的发展却是21世纪以后的事情了。2001年,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发〔2001〕9号文件和当时有关领导同志在2001年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国家旅游局直接把推进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列为2001年的旅游工作发展重点。2004年夏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上海考察期间专程到上海崇明县的前卫村视察“农家乐”,并指出中国的“农家乐”前途无量。2005年10月,在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又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历史使命和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与共同的行动纲领。同年12月,国家旅游局宣布2006年全国的旅游主题为“中国乡村游”。据此,国家旅游局不仅进一步加大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力度,而且在2005年1月还首次公布了20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1月,当时出席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也一再强调:“旅游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旅游促进‘三农’,以旅游促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会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旅游局还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旅游活动主题口号。2006年8月1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农村旅游的指导意见》,9月,国家旅游局除与贵州省政府、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外,还在成都召开了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现场会,在云南召开了全国旅游小城镇工作会议。应该说上述举措既是国家旅游局和旅游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又无形中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事实上,在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措施得力与指导得当,近些年来不仅其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13],而且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扶贫开发战略目标的有效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据统计,近年来全国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平均每年的旅游者接待量已超过3亿人次,年旅游收入也已超过400亿人民币;在每年“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门选择乡村旅游的已达到70%左右的规模;乡村旅游渐趋成了我国旅游市场方面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14]

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国内外相比较,无论是发展背景、发展历程、拓展模式,还是对乡村环境的依赖以及现实中的发展势头,两者的相似处都不少。然而,由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以及发展理念和政策引导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国内外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差异:第一,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上,国外的乡村旅游业在经历了初期的简单化发展时期后,近年已明显呈现出一种多样化和自助式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态势一样,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业在初期也基本是以观光、度假和乡村体验为主,然而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乡村旅游产品消费者的成熟,原有的乡村旅游内容和方式已逐渐不能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具有多样性、创新性、自主性和刺激性特点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旅游方式便迅速成了更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形式。相反,由于开发观点和旅游者消费层次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的乡村旅游目前仍停留在“千人一面”的对乡村旅游环境的低层次利用上。第二,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上,发达国家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有别。发达国家已把高科技、时尚冒险、购物消费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同时,他们还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可持续问题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第三,在乡村旅游环境的优化方面,发达国家不仅将对乡村旅游环境的保护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方面也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相比较而言,由于开发理念和使用意识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仍处相对滞后的阶段。第四,在乡村旅游市场的客源分布上,发达国家一般以文化素质和收入水平比较高的高端客户为主并使得乡村旅游成为影响力日大的高端旅游市场。相比较而言,在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上,高端消费者尽管不断增加,但占市场主导地位的仍以消费层次相对不高的大众化旅游者为主。这一点虽然与乡村旅游市场本身的发展程度有关,但更主要的却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一种表现。此外,随着交通条件和乡村旅游产品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国外乡村旅游的客源更趋广泛,以至于客源的跨区域化和国际化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相反,国内乡村旅游的客源范围仍主要以景点景区周边的地域为主,跨区域化和国际化的程度仍不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