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而且开发方式也有一些欠科学的地方。
首先,开发中偏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加工,以至于景区景点的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当前,部分乡村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过分依赖非自然的科学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城市化倾向明显,乡村特色大受影响,搞得“中国不像中国,农村不像农村”。此外,部分地方为了把乡村建设成为城市居民的“后花园”和“游乐园”,一味注重乡村自然生态的开发,却忽视乡土文化、乡村生活和乡里亲情对旅游者,尤其是对城市旅游者的精神愉悦和净化作用。实际上,乡村旅游恰恰在这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努力把乡村建成旅游者的“精神乐园”才是乡村旅游开发的正确方向。
其次,开发方式与开发过程的盲目性强,高品位的旅游项目相对匮乏。[30]例如,近几年来,我国有些地方完全不问本地区旅游业是否成熟到了需要观光农业园区的程度就盲目上马,以至于全国各地的农业(艺)园、瓜果园、饲养场等不断涌现,难以胜数;更何况这些项目的开发大多停留在观光层面,对乡土文化挖掘较少②,从而导致项目的文化品位普遍不高和可持续性不够。
再次,开发中不注重人才培养的现象比较严重。当前,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服务人员缺乏是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和突出的问题。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及认识上的局限等方面原因的影响,目前乡村旅游在开发与发展过程中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少,然而在旅游相关人才的培养、引进及提高方面的投入却十分有限,最终必将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产品特色少而彼此间雷同的成分多,开发过程中同质化和产品初级化的情况比较严重。目前的乡村旅游往往十分重视发展观光农业和经营乡村饭店,而对乡村的传统文化以及民俗民情方面资源的挖掘利用程度不够。至于与周边其他景区景点进行协调开发的就更少。由于大家均只重视“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和住农家房”,使得旅游产品高度雷同,根本没法满足旅游者们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32]。基于乡村旅游业本身的特点以及乡村旅游目标客源的旅游实际需求,乡村旅游活动更应该围绕当地的资源基础和旅游者的需要而展开,着重体现旅游过程中的“三亲”活动——亲知:让旅游者了解农林业科技知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社会变革、家庭变迁等;亲行:组织和引导旅游者参与农事活动、民俗节庆、乡村体育、乡村游艺等,其中参与制作农家美食尤其受女性旅游者的欢迎;亲情:将旅游者作为家庭一员,与其结对子、拉家常、共同娱乐等[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