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的起源
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引《弦索辨之化》称:“三百篇后变而为诗,诗变为词,词变而为曲。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北,元曲不谐于南而始有南曲。南曲则上备于明。”[1]明王世贞《曲藻》又称:“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2]上面所引用的这两段话,已基本廓清了曲的起源问题。据学者探究,散曲起源于公元1200年之前,其依据有三:第一,诸宫调创于熙宁、元丰年间,而就现存的诸宫调如《刘知远》《董西厢》等来看,它实际上是由不成熟的小令和套数连接而成。第二,12世纪早年的词人沈瀛的《野庵曲》,除了不标曲调外,俨然是散曲的体裁。第三,到13世纪前期,名曲家杨果、杜仁杰等就产生了。由此可知,散曲到此时已有许多年的酝酿。因此可以说散曲是宋金培植、元明收获的特产。散曲到了元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上而达官贵人(如杨果、卢挚等),下而倡优妓妾(如黑老五、行院五氏、珠帘秀等),以至蒙古人(如阿鲁威等)、高车人(如不忽时用等),皆有作曲者。内容丰富是元曲的一个特点,有嘲讽的、有劝诫的、有咏物的、有怀古的、有叙别情的、有写幽会的,甚至于以散曲代说帖、代贺表等。它的篇幅有一套用曲至30余支者。其风格或“滑雅”,或“平熟”,或“少关临杯”,或“天马脱羁”“双关止矣”。在这众多的作者中,马致远和张可久富有代表性。马致远以豪放著称,被人誉为豪放派的领军人物,相同者有冯子振、张养浩等。张可久以清丽而闻名,相同者有卢挚、乔吉等。
散曲到明代仍然是诗坛的霸主。但此时有了一些变化,昆腔诞生了。故在元代重要的曲家有两群,在明代则歧而为三。这三群:一是冯惟敏、王九思、康海等承继马致远的豪放风格,但作风不尽相同。二是王盘、金銮、施绍莘等承继张可久的清丽风格。三是梁辰鱼、沈璟、王骥德等,则是尚文雅工丽,特别重视音律(沈璟《太霞新奏序》、王骥德《曲律》及冯梦龙《墨憨斋曲评》可证)、喜集曲与翻谱(《太霞新奏》所选者多可为例)。同时,元人苍茫萧爽的优点到此也不复存在了。散曲到了清代,因盛极而渐衰。此时的作者也有三群:第一,与元、明的马(致远)、冯(惟敏)接近的一派,如尤侗、刘熙等;第二,承继元、明的张(可久)、王(盘)等,如赵庆台等。第三,因仍明梁(好龙)、沈(璋)的余风的一派,如沈谦、蒋士铃等。其中最盛的应为第二群派。
二、元曲繁荣的原因
元朝真正有历史地位、领一代风骚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则是与唐诗、宋词并肩媲美的元曲及其作家王实甫、关汉卿等人。元曲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情况为元曲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适当的条件。所谓元曲,兼指由宋词发展演变而成的散曲,以及用元曲写成的戏剧——剧曲和杂剧。而以剧曲的成就和影响最大。因此,剧曲是元曲的主体。与世界各文明古国很早就有戏剧作为其文学艺术相比,我国迟至元代,戏剧才正式兴起。元曲之所以会在元代产生和迅速发展,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从文体演变着眼,则元曲(散曲)的产生,是文学界和民间对宋词的一种反抗与继承。其原因在于宋词称霸文坛之后,在格律上要求越来越严,而且变得斯文起来,已经不能满足新来外族和新兴城市居民的要求。于是他们就利用北方民族大迁徙而传入的各种地方小曲流行的机会,用新声发展了原有的词曲,演变成为元(散)曲。所以元曲中很多曲牌与词牌或许是相近似的,故人们将元曲称为“词余”。散曲的产生,为剧曲的成长提供了最好的语言文学基础。第二,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和文娱生活上的新需要是元曲产生和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在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实力明显减弱。元朝和此前的辽、金,虽然大力吸收了中原的华夏文化,北方外族势力却占主导地位,社会风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切以新兴统治者的兴趣为转移。当时新的统治者及其徒众喜好歌舞曲调,对于中国的传统诗文则不甚感兴趣,这就为元曲的产生提供了最适合的土壤。据说元朝曾以曲调取士,并给予有关歌舞的执事与伶人三品以上高官。“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以工商业者为主的城市居民,更是以欣赏新兴的曲调为时髦风尚。第三,广大的汉族知识分子,除极少数依附上层而歌功颂德者外,大多数不屑做官而又苦无出路,只好在“三瓦两舍”歌舞场中去找生活。他们适应广大市民寻求娱乐的要求,从事戏曲的写作,甚至亲自参加演出。由于他们接近人民群众,因而具备了产生伟大作品的条件。他们在宋人杂剧、院本,金、元诸宫调等原有文学形式的基础上,把戏曲的故事情节与流行曲调结合起来,或者说用当时的流行歌曲来谱写戏剧,于是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元人杂剧。第四,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相对稳定的地区,城市生活日益繁荣,“中国南北各地,商业城市星罗棋布”(《马可波罗行纪》),商贾百工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别具一格,不再以诗词歌赋为主要消遣。于是北方能歌善舞的游牧民族,就把自己所喜欢的牧歌与原有汉民族民间的小调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歌舞弹唱,这就是后来元人的散曲。人们对宋、金以来的院本、杂剧尤其爱好。于是元人散曲趁传统文化没落之际,成为广大市民乃至朝廷上下所喜爱的小曲和戏剧。元朝的统治者非常爱好戏曲,出师常有女乐相随,还给予音乐主管一定的官位。这些做法,有力地促进了戏曲的发展,使其成为一时的文化主流,风靡全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