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填词的基本规律

填词的基本规律

时间:2023-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词牌数量较多,其格式并没有统一的规律可循,为便于写作,后人根据前人的词作加以整理归纳,编为词谱。这些样本为我们填词提供了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材料,是人们今天填词的重要依据,但它们并不绝对可靠。应注意,有些词牌虽拗句,但其流传甚广,这种形式便是广大读者习惯所致,如果填的新词与此不符,反而让人感到别扭。这在许多著名词人作品中是常见的,如李清照、苏东坡、辛弃疾、黄庭坚的作品中均可见到。

在第四章中我们曾经谈到过词的种类很多,理论上讲,可供我们填词使用的词牌多达2000多种。词的押韵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其文风既要求典雅,又要尽量口语化,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作为配乐的歌词,其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填腔,即先有歌词,然后由乐工或作曲家因词配乐,这种以词配乐的方法谓之填腔。此法不需要作者精通音乐,只需稍通音律,不使用拗口难唱的怪字即可,但作者应具诗才,语言美好,内容充实。二是填词。这种方法是作者根据已有的曲谱配词,依声填词。它要求作者不仅要有文采,而且还应精通音律。因此,古人在填好词后,邀请歌唱家演唱检验。自宋朝之后,音乐与词分离之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一种格律诗对待,只求平仄合律,词义允当,语言顺畅,内容典雅,语意精深即可。

现代作者填词,虽不像宋代那样“依声填词”,但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备比较适用的词谱

由于词牌数量较多,其格式并没有统一的规律可循,为便于写作,后人(主要是清人)根据前人的词作加以整理归纳,编为词谱。他们“一字一句,皆取宋元名作,排比而求其律”(俞樾《词律》序),编成词谱,为填词者提供了样本。这些样本为我们填词提供了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材料,是人们今天填词的重要依据,但它们并不绝对可靠。因为在整理前人的作品过程中,难免有主观臆断和异想天开之处。作者在作词时,可多看几个版本,借用名篇作为样本,这样就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出现。

二、注意词牌的造句和用韵规则

在填词之前,首先应当清楚词的句式、顿读和韵脚,以八字句为例,要知道其结构是4+4,5+3,3+5,或一领七,并知道按规定是用平韵、仄韵或平仄两用,以及韵脚的疏密情况和有无特殊规定,然后才能填词。应注意,有些词牌虽拗句,但其流传甚广,这种形式便是广大读者习惯所致,如果填的新词与此不符,反而让人感到别扭。作者应当在填词过程中多加思量。

三、词的典故的使用及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

词的风格是追求典雅、艰深和通俗化、口语化。所谓典雅,就是喜欢“用事”和使用古代成语;所谓“用事”就是使用典故。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用很少的词语,表达许多言外的东西。但若成语和典故过多,就会使词显得晦涩而沉重,影响其效果。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也是词的另一些特点。这是因为词是由民间小调发展起来的(也有人认为词是由宫廷产生的,并通过官员的贬谪、流动传播开来的),或从中吸取充分营养发展起来的。这在许多著名词人作品中是常见的,如李清照、苏东坡、辛弃疾、黄庭坚的作品中均可见到。词与诗最大的区别,还在于不避重字,这可能与词一般较近体诗长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