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①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②!”文子曰:“吾亦愿之③。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④,不闻以妾与马。”
①仲孙它,鲁孟献子之子子服它也。
②爱,吝也。华,荣华也。
③愿华侈也。
④以德荣显者可以为国光华。
文子以告孟献子①,献子囚之七日②。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③,马饩不过稂莠④。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①献子,它之父仲孙蔑也。
②囚,拘也。
③子服,即它也。八十缕为升。
④饩,秣也。稂,童稂也。莠,草,似稷而无实。
【注释】
[1]器,明道本作“财”。
[2]能使,原本无,据明道本补。
[3]此句,明道本前有“知”字。
[4]此条注,明道本无。
[5]“明也”二字,明道本无。
[6]很,明道本作“恨”。
[7]殄,明道本作“乏”。
[8]敝,明道本作“币”。
[9]祀,明道本作“礼”。
[10]“命祀谓”三字,明道本无。
[11]职贡,原无,据明道本补。
[12]其可乎,明道本作“其可赂乎”。
[13]季禽,明道本作“展禽”。
[14]“不能事故构我也”七字,明道本无。
[15]“但有榱梁”四字,明道本无。
[16]私,明道本无。
[17]诸侯,明道本作“诸夏”。
[18]笮,明道本作“凿”。
[19]著,明道本作“明”。
[20]孔,明道本作“兆”。
[21]此条注,明道本作“共工氏,伯者,名戏,弘农之间有城”。
[22]此处原衍“修”字,据明道本删。
[23]报报德之祭也,明道本作“报,报德,谓祭也”。
[24]文伯谷,明道本作“伯谷”。
[25]地,明道本作“也”。
[26]祭,明道本作“祭祀”。
[27]轨,明道本作“宄”。下同。
[28]宝,明道本作“玉”。
[29]人,明道本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