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操
(四首选二)
观沧海②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③
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⑤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⑥
星汉灿烂,⑦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⑧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借献帝名义,削平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部。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封魏王,建魏国,都于邺(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子曹丕废汉献帝代汉称帝后,追谥武皇帝,庙号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释卷,雅好诗文,登高必赋;运笔古直沉雄,刚劲壮阔。文学史上与曹丕、曹植并称“三曹”。有《魏武帝集》。
【注释】 ①“三曹”诗风,历来为人所激赏:“曹王数子,才气慷慨,不诡风人。”(明·徐祯卿《谈艺录》)而其中曹操更是以相王之尊,气韵伟健,“魏武雄才崛起,无论用兵,即其诗豪迈纵横,笼盖一世。”(明·胡应麟《诗薮》)这里选的两首,即是其作品代表。步出厦门行:汉代乐府诗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乐府,汉王朝的宫廷官署,是搜集和管理民间诗歌的中央机构,所采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厦门,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厦门”,魏晋称“大厦门”。曹操首开以乐府旧题写新诗。清·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因此曹操所写新诗已与原题无关。行,又称“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即“歌行体”,音节、格律比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富于变化。曹操《步出夏门行》是一组诗,共分五部分,前为序曲“艳”,后有“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首(章)。这里选其第一、四首。 ②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首。明·钟惺评云:“全首奇壮……直写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古诗归》卷七)沧海,指渤海。组诗各小标题为后人截取诗中文字所加。 ③“东临”二句: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自征乌桓,大破蹋顿于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斩之,首虏二十余万人”(《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回军途中,登碣石而东望沧海。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北,其主峰仙台顶(又名娘娘顶、汉武台),海拔近700米,是渤海近岸的最高山峰,最早见载于《山海经》、《尚书·禹贡》。秦代已开始建有大型高台观海建筑。历史前后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北魏文成帝拓跋濬(jùn)、北齐文宣帝高洋等登临此山。④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⑤竦:同“耸”。峙:挺立。 ⑥其:与上文“其”都是指海。 ⑦星汉:银河。 ⑧“幸甚”二句:每一首都有此二句,是为合乐而加的套语。
龟虽寿①
神龟虽寿,②犹有竟时。③
腾蛇乘雾,④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⑤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⑥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⑦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龟虽寿:是《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四首。 ②神龟:龟是一种长寿的动物。《史记·龟策传》中有个记载,说一位老人用龟支床脚,二十多年后老人去世,人们移开床,发现龟并没有死。此龟不吃不喝,却仍能活这么久,真是奇迹。于是古人以为这是由于龟能“行气导引”,即懂得气功,会辟谷之术。龟寿几何,许多古书都说可达千岁以上,如《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这当然是臆测。但古人因此而认为龟是神异的动物。③竟:终。 ④腾蛇:传说中一种能凭借云雾而飞的神蛇。《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腾,也作“螣”。《尔雅》:“螣,螣蛇。”晋·郭璞注:“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⑤枥:马棚。 ⑥烈士:指胸怀壮志的人。 ⑦盈缩之期:指寿命的长短。盈:满,长。缩:亏,短。 ⑧养怡:调养身心。 ⑨永年:长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