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广西桂林的阳朔县地处桂林市区南面,陆路距桂林65 km,水路距桂林83 km;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宜人,不但有众多景色秀美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而且漓江水系纵贯全境,“山青、水秀、峰奇、洞美”,风景名胜,天下闻名。据统计,全县共有奇异山峰20000多座,大小河流16条[4]。这里既有世界奇观莲花岩、壮族歌仙刘三姐抛绣球定情的千年古榕、令人叹为观止的月洞奇观以及被誉为“小漓江”的遇龙河,又有其他许多风姿各异的山水和田园风光。不仅如此,阳朔的人文旅游资源既丰富又很有特点,尤其是许多很具特色的古老村寨更是使阳朔的民俗风情旅游享誉国内外[5]。由于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加之相关政策引导得当,阳朔县自2007年起已连续3年旅游者量以100万人次递增,2009年达到720万人次,并在荣获了世界“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旅游强县”等称号之后,2010年5月又被评为“全球旅行者最钟爱的亚洲旅游城市”。与此同时,全县GDP、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2年的11.1亿元、9000万元和1985元,增至2009年的42.9亿元、3.3亿元和5361元,2009年旅游总收入占全县GDP的55%,旅游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已连续两年荣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除了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外,阳朔各级政府及相关社区群众也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措施。
一是大力推行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及环境保护政策。乡村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不同于城市和其他旅游景区的乡土气息和民俗民族文化特色,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对景区景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阳朔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来桂林游漓江并到阳朔兴坪镇渔村看沼气。在这里他兴致勃勃地走家串户,看了沼气炉,又看沼气灯,以至于不知不觉地玩过了头,让下一站迎候他的香港特首,比计划多等了两个小时,成了海内外的佳话。为何兴坪渔村的吸引力这么大?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该村用了低碳的沼气,少烧或不烧高碳的秸秆[6]。由于沼气在环境,尤其是景区的空气保护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因此近年来阳朔不仅关掉了20多家砖厂、化工厂、淀粉厂、糖厂等高碳排放企业,还大力发展了沼气。据统计,近年来阳朔共建沼气池3.9万座,入户率达62.2%,排碳量减少过半,相当于封育了10万亩林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80万t,释放氧气160万t。“十一五”以来,阳朔县主要污染物减少了40%,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979 t,人均比全国人均减少近一半;以至于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也称赞阳朔为“旅游元素完美胜地,山水人文和谐典范”。为促进环境的进一步改善,2010年阳朔又加快了低碳旅游试验区建设步伐,全县人工造林9000亩,新建沼气池1000座以上,用起了太阳能路灯,跑起了200多辆低碳电瓶车。同时,还巧用人工湿地过滤治污,结束污水直排漓江的历史。1万多辆观光用的零碳自行车也成了亮丽的风景。
二是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不断推陈出新。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阳朔旅游观光,政府和村民十分注重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内涵的挖掘。首先,注重改造老景点。突出的如,古榕公园过去只提供旅游者观赏“一蔸树”,现阶段则充分挖掘“刘三姐”人文资源,开发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及旅游者参与项目,丰富了其内涵,旅游者十分喜欢,景区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其次,引进外资建设新景区。1993年以来,全县成功引资开发建设了“世外桃源”“山水园”“聚龙潭”等一批景区,并把“世外桃源”打造成了全国首批4A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特别是《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成了阳朔旅游乃至世界旅游的精品,连当地的村庄、农具、牲口等也成了高级道具。再次,注意开发新景区和推出新线路。突出的如,近年来开辟了刘三姐水上公园,推出杨堤—兴坪徒步游线路及遇龙河景区和遇龙河漂流项目。近年来他们还在阳朔、白沙、兴坪、葡萄四个镇串联一体的百里新村风景线中种了6万多亩金橘,在旅游带沿线办起了30多家金橘农庄、金橘饭庄,有的还合股办了度假山庄。此外,在第十届渔火节期间,又向近百家强力旅行社推出县城神山—古板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线路。最后,积极打造县城景区和树立西街旅游品牌。1996年西街设为步行街后,1999年又对其进行了保护性整治,凸显“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墙、木门窗、吊阳台、石板路”的桂北民居特色。在阳朔,如果说“漓江风光”是中国旅游自然景观的精品,那么“夜西街情调”则是国际旅游人文景观的皇冠。2000年以来,全县先后实施了县城景观灯、水系整治和改造“五路一巷”及礼堂片区等工程,整个阳朔县城呈现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之美。由于措施得力,方法科学,近年来阳朔全县便创造了5A景区1个、4A景区2个、3A景区4个,成了联合国世旅组织确立的首个中国县城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观测点。
三是十分关注旅游景区景点社区居民的利益。乡村旅游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社区居民的理解、认同与积极参与意义巨大。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阳朔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十分关注社区居民利益的维护,想方设法使社区居民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例如,在阳朔,原来不到19 km的遇龙河漂流就冒出了18个码头、18家公司,它们彼此之间常为抢客争吵斗殴,结果既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又严重破坏了旅游景区的社会形象。为改变此乱象,2006年,阳朔县由政府主导成立了溯源遇龙河漂流公司,改变小、散、乱的管理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和利益诉求,开启利益共同体,推行管理一体化和标准化模式。新模式推行后,市场规范,多方得利,皆大欢喜:原来的筏工重新上岗,收入上涨;同时公司又拿出总收入的10%来反哺沿岸居民。据统计,仅2009年的分红总数就达800万元,沿岸居民人均分到500元以上的红利。由于利益得到了体现,居民们更主动地参与对景区资源的维护,最终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此,1979年就拆除了县城东古城墙,开辟为旅游停车场;1981年修建了迎薰门旅游码头,建成大榕树停车场;1984年建成龙头山旅游码头;1988年完成扩建工程并铺设码头至滨江路水泥路面,1993至1996年又进行了3期扩建;1988年建成叠翠路中心街道,1990年完成二郎峡至县城漓江河道护岸和一期疏浚工程;1993年建成荆垭隧道、2004年龙脊山隧道通车,过境车辆全部实行绕城通行。1995年扩建兴坪旅游码头;2001年建成县城电瓶车道和阳朔公园旅游停车场;2003年9月开通县城—月亮山、县城—遇龙河等七条景区观光车线路。此外,1994年以来,又通过引进外资和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成功建设了百乐来度假饭店、新西街国际大酒店、碧莲江景大酒店等一批高档酒店,组建了以“阳航3-20”为代表的豪华船队,成功开发了以“阳朔啤酒鱼”为代表的地方特色菜肴,开辟了龙头山、滨江路等旅游商品一条街。还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县的旅游床位已由1000多张增至2.5万多张;旅游从业农民发展到近10万人,接近全县人口的1/3。阳朔县的旅游业之所以如此有声有色,应该说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五是重视文化乡村旅游营销与经营监管。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市场营销方面,阳朔县的旅游和宣传部门经常热情邀请中央电视台及全国旅游、经济较发达省市的电视台、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到阳朔采访拍摄,全方位宣传阳朔;同时在主动走出去宣传促销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7]。不仅如此,由于平等、友善对待“背包老外”,也为阳朔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此外,大批量编发《仙境阳朔》《阳朔游》等大型宣传画册、光碟,对宣传阳朔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除了注重旅游促销工作外,从1993年开始,阳朔还从建设中国旅游名县、中国旅游第一县的高度,在全县扎实开展了“做文明阳朔人,树名县新形象”“让心灵与山水同美,用行动为名县增辉”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执法部门开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活动,引导商贩文明经商、诚信经营,不强买强卖、尾随兜售。实践证明,上述行动也对促进阳朔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阳朔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在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区域扶贫方面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成绩,而且市场调查也反映出阳朔乡村旅游在中外旅游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及阳朔乡村旅游品牌的广泛认知度和巨大影响力。
就旅游地知名度来说,调查发现,阳朔绝大多数旅游景区与景点的知名度都是比较高的(表6-4)。这既说明了旅游者对相关旅游景区景点内涵的高度认可,又说明这些旅游资源在市场中强大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表6-4 阳朔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知名度调查情况
注:在景区景点知名度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20份,其中,国际旅游者40份,国内旅游者80份;问卷全部收回。
就各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而言,调查发现,阳朔绝大多数景区景点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比较规范的。这既说明了旅游者对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认可,又体现了阳朔县长期以来在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方面所下的工夫(表6-5)。而就景区景点社区居民对旅游活动的支持率来说,调查发现,这方面的评价支持率超过了90%。这既说明了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又说明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居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表6-6)。
表6-5 阳朔县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及服务水平调查情况
注:在景区景点管理及服务水平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20份,其中,国际旅游者40份,国内旅游者80份;问卷全部收回。综合评分的总分为10分。
表6-6 阳朔县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居民对旅游活动支持率调查情况
续表6-6
注:在景区景点居民对旅游活动支持率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问卷全部收回。综合评分的总分为10分。
就景区和景点居民的环保意识而言,调查发现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高。既说明了社区居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又说明了乡村旅游本身所内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表6-7)。而就景区和景点的社会治安情况来说,调查发现,各景区景点的社会治安情况普遍较好(表6-8);应该说这一点对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十分关键的。
表6-7 阳朔县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情况
注:在景区景点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问卷全部收回。综合评分总分为10分。
表6-8 2009年阳朔县重要景区景点社会治安情况调查情况
注:表中相关数据根据阳朔县公安局提供的材料及实地调查综合得出。
就景区景点的旅游收入占所在地区GDP的比重而言,阳朔几个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收入占当地GDP的比重均超过了10%。这一比重一般被认为是旅游业是否是当地主导产业的重要依据之一(表6-9)。而就旅游在脱贫中的贡献而言,几个重要景区景点均是当地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表6-10)。就景区景点的植被覆盖率来说,调查发现,几个重要景区景点的植被覆盖率均超过了60%,在阳朔这样的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地区,60%以上的植被覆盖率其实就说明了景区景点环境保护工作的到位(表6-11)。
表6-9 2009年阳朔县重要景区景点乡村旅游收入占当地GDP的比重
注:根据2009年阳朔县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表6-10 2008年阳朔县重要景区景点及其周边地区旅游脱贫调查情况
续表6-10
注:根据阳朔县脱扶贫办公室的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表6-11 阳朔县重要景区景点植被覆盖率情况
注:根据阳朔县林业局和旅游局的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尽管调查与资料统计分析的结果与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区别,加之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方面的困难[8],对现实中的各景区景点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即便有可能,结果的准确性也很难保证;所以,在探讨阳朔重要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时我们就没有展开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剖析。尽管如此,一系列的调查及材料分析还是使我们对阳朔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做出了肯定的回答[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