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阳修趣事

欧阳修趣事

时间:2023-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郑氏含辛茹苦,亲自教其识字。因家贫买不起纸笔,欧阳修便以芦荻画地。贫苦的生活也磨炼了欧阳修的刚强个性。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眉清目秀,料定将来必成大器,但从欧阳修双目之间又发现其阳刚有余而阴柔不足,日后仕途恐有坎坷。欧阳修十分赞赏,经过打听才知道是一位书生半年前写下的,可惜至今无人能对。欧阳修品茗之后,吟诵一番,未得佳句。欧阳修连忙把双手高高拱起:“修已知你,你还不知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郑氏含辛茹苦,亲自教其识字。因家贫买不起纸笔,欧阳修便以芦荻画地。他敏捷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学问日有长进。贫苦的生活也磨炼了欧阳修的刚强个性。

有一年,街上来了一个卖卦的老者。其实,这是个读书做官之人,几经挫折,看破世事,从此隐于市井之中,以卖卦为生。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眉清目秀,料定将来必成大器,但从欧阳修双目之间又发现其阳刚有余而阴柔不足,日后仕途恐有坎坷。老者便有意开导他,于是说道:“看你这机灵模样,想必读书不少,我出个对子,你敢对吗?”欧阳修天姿聪颖,怎会在乎对句?老者于是吟道:

齿刚唇柔,刚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刚。

欧阳修年龄幼小,一时不能理解对联之意,只道是嘲笑他,于是答道:

眉先须后,先生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上。

老者点头称赞,心中却不免感叹,此子千里之才,但过于刚直,终非好事,非经挫折不能磨其棱角。

后来,欧阳修果然大有作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成为一代名臣。

相传,有一年欧阳修到随州城(今属湖北)游玩。他走进一家茶馆品茶,见墙上有半副对联:

八角楼,楼八角,一角点灯诸角亮。

“好一条上联呀!”欧阳修十分赞赏,经过打听才知道是一位书生半年前写下的,可惜至今无人能对。欧阳修品茗之后,吟诵一番,未得佳句。他步出茶馆,来到花溪河边,跨上伍眼桥,八个大字映入眼帘:“一泓清泉,五孔流水”。桥下流水淙淙,碧波荡漾。“有了!”欧阳修如获至宝,急速回茶馆,索来笔墨,在墙上写出一条下联:

伍眼桥,桥伍眼,一眼流水伍眼溪。

众茶客齐声赞叹。不消半天时间,欧阳修茶馆妙对便传遍了随州城,连茶馆的生意也格外兴隆起来。

有一个秀才,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文如锦绣,诗如莲花,觉得只有欧阳修,才能和自己相比。

一日,这秀才背起行囊,拿了一张地图,要对欧阳修进行文学访问。那真是,一脸得意,万种豪情。心想,一定要考他个哑口无言,乖乖地亮出免战牌。说话间,秀才来到河边,上船的时候,歪头看见一棵枇杷树,便出口成吟:“路旁一枇杷,两朵大丫杈。”要说嘛,这秀才的两句还是较顺当的,可不知怎么,总是后劲不足,后面的句子憋不出来。要说天下的事儿,就是一个巧。正巧欧阳修也过河回家里去,随口续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秀才一听,拱手赞道:“想不到老兄也会吟诗,对得不错,不失我的原意。这可是诗人兴会了。”

说话间,船老大已经开船了,枇杷树渐行渐远。秀才见河中有一群鹅,有的在潜水,有的浮水,秀才触发灵感,诗兴又起,脱口念道:“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话说秀才两句出口,又没词儿了。欧阳修顺口接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秀才听罢大喜,心想,你老兄肚子里还有点货,竟能懂得我的诗意。那秀才大步流星,从船头跑到船尾,向欧阳修伸出双手,一边跑一边说:“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连忙把双手高高拱起:“修已知你,你还不知修。”“修”“羞”谐音,好好羞辱了秀才一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