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郭沫若改联救少女

郭沫若改联救少女

时间:2023-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郭沫若,现代文学家、现代诗人、剧作家、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戏剧《屈原》《蔡文姬》等。1935年,郭沫若因与蒋介石彻底决裂,而受到通缉,不得已流亡日本。一天,旅日华侨请郭沫若演讲,郭沫若欣然前往。在演讲会上,郭沫若慷慨激昂,怒斥国民党蒋介石镇压革命,残害民主人士,大讲中国必须革命,必须抵御外侵。听众无不为郭沫若精辟的道理、生动的语言所吸引,一时间群情激愤。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文学家、现代诗人、剧作家、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戏剧《屈原》《蔡文姬》等。

郭沫若自幼聪明好学,胆识过人。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有人承认。先生问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郭沫若在县城读书,逐渐接受了一些进步思想的教育,萌发出爱憎鲜明的思想感情。

有一天,他看见农民挑大粪出城,守门的门吏仗着势力敲诈勒索,一担粪要收两个铜板的出城费。农民本来就够苦了,还要受这些人的盘剥,他在旁边看见后,一股强烈的正义感油然而生,随口呤出一副对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剩屁无捐。

这副对联以辛辣笔锋,抨击不公平的世道,同时,也充分表现了少年时代的郭沫若对旧制度的满腔憎恶,以及他不畏权威的斗争精神。

1935年,郭沫若因与蒋介石彻底决裂,而受到通缉,不得已流亡日本。一天,旅日华侨请郭沫若演讲,郭沫若欣然前往。在演讲会上,郭沫若慷慨激昂,怒斥国民党蒋介石镇压革命,残害民主人士,大讲中国必须革命,必须抵御外侵。听众无不为郭沫若精辟的道理、生动的语言所吸引,一时间群情激愤。这时,几个被日本当局收买的探子弄来一筐梨子,将梨一只只抛向讲台,进行干扰。演讲结束,日本友人问郭沫若对此有何感想,郭便作了一副对联:

妄把梨儿充炸弹;

误将沫若当潘安。

潘安是西晋时期一位才子,传说他年轻英俊,又有才学,每当他外出,姑娘都向他抛梨子等水果,以示爱慕。郭把“梨儿”“炸弹”“潘安”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讽刺了反动派,又回答了友人提问,诙谐有趣。

1962年,郭沫若游览普陀山梵音洞时,捡到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对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上面署的日期就是当天。郭沫若看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笔记本的主人。不久,他们就在附近发现了一位神色忧郁、行动失常的少女。经了解,这位少女就是笔记本的主人,她考了三次大学都没考上,爱情也遭遇挫折,于是决心“魂归普陀”。

郭沫若耐心地开导了少女一番,然后关怀地问道:“你这副对联写得不错,可以看出你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不过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少女点了点头,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少女看后敬佩不已,就说出了自己的心事。郭听后奋笔疾书一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下面写着“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少女仔细阅读了一遍之后,发现这副对联是对“事事难成事事成”的最好注释,就请郭老题名,等看到“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后,少女才惊喜地发现眼前之人竟然就是大诗人郭沫若。少女欣喜不已,表示自己会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