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巡视大海归来后,伯禹集众将议论此次探海和如何疏治平原之事,言道:这次探海之行,使人难忘,我有两大收获。首先,大致清楚了这个大平原的主要水流及其走向,太行东出到这里,主要是两条,一是卫水,在南,是汇漳水而成的大川,后来还汇滹沱河,二是恒水,源在恒山,流入唐侯国又叫唐河。这二水先东流后折向北入海,治这平原主要治此二水;其次,不曾想太行之东有这千里沃野,现在是民饥于室、地荒于野,若能开垦这个大平原,不但利民,还能增赋。当前必须在大军聚集之际,开此沃野,不然将愧对后人了。”
伯益道:“太行山以东这个大平原沦为现在千里泥水荒野,除了洪水灾害原因之外,另一个原因是朝廷重视不够。一直以来农耕只关注黄土高原和旱地种植,对东方广袤的滨海之地,视作化外蛮荒,不闻不问,不知开垦,听由自生自灭。这里庶民在洪水前生活无忧,对这大平原只有小块耕作播种或采集一些野生果物而已,他们既无打算也无能力开垦这片广阔的大平原。若非这次为治水来此,我也不知有这可开发的大粮仓呢!现在就是要商量既能平治水患,又能开垦的办法。”
太章道:“我三人打前哨夜宿土阜时,应龙也在思虑开垦平原之事。我也动心。”说着伸手从怀里取出一包干土说,“本想留个念想,看以后可否来此垦殖。”
冯迟道:“我部不少士卒也在私下议论治水后想来此开垦呢。”
伯禹笑对应龙道:“你既有思考,就请先说下治水与开垦的办法,帮我等开个窍。”
应龙道:“我借人体来说明,人体有经络营卫等血管和井腧、腔窍、穴位,精气血液通过这些大小血管和通道,有序地流转全身,并与体内外沟通。精气血液通畅则体泰身安,疾病不生;精气血液壅滞,则生瘫疽疝厥逆痿诸病。所以经络营卫腔窍不通是患病之本。平原大地如人体,积水如人体之气血,若无经络井腧,积水就会壅滞不去,就散乱流窜,为患于大地,使地湿泥腐,民不得耕。为今之计,除通恒、卫之外,要建沟洫,浚畎浍,构平原的水流网络,使水经沟洫入于大川,大川入于大海。有了通水沟渠,大地可以湿燥互济,可以耕种,可定民生。”
冯迟道:“开沟洫办法可行,但要与恒、卫大河水流相应。平原广袤,开凿必有先后顺序,高下深阔有度方能奏效。”
伯益道:“平原之地广阔,只靠三千之卒,人力不够,应借用唐侯、有易、孤竹之民共同出力完成。可以定个出其力者得土地之策,以资鼓励。水退民安,地耕赋生,对朝廷庶民都有利。”
三奇道:“治水开沟到可以耕种不是一两日可以见效,今民食艰难,民无食则功难持久。我看泥涂水生之物众多,鳝鳅贝蛤之类遍地都是,何不取食?以佐民饥。”
太章道:“当地之民有取食的,但多生泄泻之病,所以很少取食。”
珠儿道:“我家住水边,常吃泥水之物,很少生病,办法是去内脏后煮熟,还可以用腌渍、晒干等方法做成腌腊等干货半干货,吃了也很少生病,还可久藏。”
三奇道:“珠儿之法在内河淡水一带很有效,能否用在这咸水之地,可以一试,我愿先试食。”珠儿道:“我愿随师父同试。”
伯禹笑道:“你师徒试而有成,功莫大矣。”
江飞道:“能不能详细说下开挖沟洫畎浍具体的高低远近大小尺寸之事,使我们心中有个数。”
应龙道:“沿途巡察之时,已有丈量之算,然未成图。”
伯禹道:“先说下,大家议论后再绘成图。”
应龙道:“我的规矩,以恒、卫二水为大经,先深阔二水为平原出水的主干,恒、卫二水之间的大地开浍畎沟渠,使通于恒、卫。地以纵横百步为方,即一亩之地,十二亩为一畹之地,五十亩为一畦之地。畦与畦之间开浍,浍广深各一丈六尺,畦与畦相通,水流入恒、卫。畦之内分为畹,畹之间开渠,深阔各五尺,畹与畹、畹与畦都相通。畹之内分为亩,亩之间开畎,深阔各二尺,畎与畎、畎与渠都相通。亩之中开沟洫,与畎相通。这样,就可使广博原野经洫畎渠浍而与恒、卫之水通,恒、卫之水与大河通,最后东入海。如此,则平原大陆之地可以平整而耕作了。”
众将听后都说:“规矩甚明,其法可行。”于是伯禹命应龙会同童律、太章、两亥测量定规,绘图以告。命三奇师徒捕捞涂产,试制可食之法,以增民食。命冯氏、江氏兄弟准备开挖工具待命而动。命禺强部备武器带工具,庚辰带三百人去卫水,朱、熊两将领一百人保卫大营,其余六百人参加指导恒水浚掘并保安全。复命童律、应龙、太章、两亥、乌木由等在绘图以后任联络督察之任,往来巡视各部,协调进度,互通信息,为大营统筹的耳目。伯禹、伯益、方、宋等居中调度。命息养三天,准备大战平原。
却说应龙等人以恒、卫二水为基准,将沿途所得资料,经过粗略计算,绘成施工图略,标明规矩尺寸要求,送呈伯禹。
伯禹接图后与伯益商定,将恒水分为三段施治,唐侯、有易、孤竹各分一段掘深任务;卫水工程由伯禹部担负。请应龙修改后制成九份,除给冯氏、江氏、禺强各一份外,命太章送图至唐侯、有易、孤竹处各一份,向三地之长申述:“按图施治,出其力者得其地,即日动工。”并特嘱孤竹先浚治出海口,后再浚恒水下游一段。
话说江氏、冯氏兄弟接受治卫任务后,各率本部千余士卒,南至卫河,在太行山滹沱水出山口井陉以东一处高坡安下营帐。江、冯四将商定,由江氏兄弟之部浚卫水南涯,冯氏兄弟所部浚卫水北涯,各使卫水加阔一丈,并按标准深浚。两军隔水遥对,奋力疏浚之声和咏唱逐水之歌此起彼伏,相互应和。其歌曰:
滔滔洪水,流经太行。浩浩荡荡,来此卫上。
橇掏榼榼,河道乃壮。命予甘遂,命予商陆。
朝鱼夕酒,体肤甚康。橇掏榼榼,河道乃壮。
两岸士卒歌作相伴,乐而忘疲,进度很快。开挖之土堆于两岸,遂成高堤。千人之力,日进十里,冯、江四将见士卒用力,预计一月内可与恒水相会。四人共商决定在十日后各分出三成士卒在卫水以北大地上开浍成畦,泄积水、露耕地。
再说三奇师徒领了试制泥涂沼泽水产品任务之后,要了二十名士卒,在野外空旷处搭棚架灶,在玄龟处领来盐酒蒜椒作料和各种缸罍罐钵瓮等盛器,随后去涂泽中捕捞了大量水生小动物,分别采取烧、烤、腌、糟、酱、晒、风、煮等方法,制成烧鳝、鳅干、腌蟹、醉螺等食物,封于瓮甏。又在湖泽中抓到许多龟鳖螺蚌,烧制成羹。其味鲜美,远胜瓜菜禽兽之味。三奇师徒与加工制作士卒品尝后都感兴奋。玄龟闻香而试,赞不绝口,称三奇师徒为烹饪高手。三奇命珠儿将烧制后的龟鳖螺蚌等食物送入指挥部让伯禹、伯益、禺强等品尝,众人尝后都大为称赞。伯禹笑对三奇师徒道:“你们手艺好功劳大啊!帮了黎民百姓大忙,今后海涂产品会进入民间饭桌,也会进入贵族厨房,变弃为宝了。”
禺强喜拊水珠之背道:“真是好孩儿,智慧胜武功,美食出少年。”又顾三奇道:你得此徒儿,不虚此生了。我好生羡慕。”
伯禹命三奇师徒将制成的海淡涂产分成数份,令人传送各部及唐、有易、孤竹三邦,复命太章到三奇处详细了解制作方法,告知孤竹等邦,让他们各自制作,以助民食。复命禺强拨士卒百名,供三奇师徒差遣,多捕捞制作海淡涂产,以供各部士卒食用。制作所需用物由玄龟供应,不使匮乏。又请方道彰、宋无忌二人相助,用风火之术助三奇师徒加工精制。各部都领命,此时三奇师徒竟成了治水大军的“美食师”,名扬治水各部及孤竹、有易、唐侯三地。
话说童律、应龙、太章等率本部人员往来治水开沟各部,指正匡误,并及时向伯禹禀报。这日来至有易之地,千人浚水,热火朝天,但却遇到一大难题。因规定五十亩为畦,畦之间开浍通水,而恒水到这里泛滥,沼泽成群,沼泽之间不足五十亩,难以成畦;还有畦内是否含泽,如含则地少了,若不含泽,则成的畦地很少。有易氏正为泽在畦内畦外之事决断不下发愁,见童律等到来,急问有何良策。童律指应龙道:“可问应兄。”
应龙对有易氏道:“兵有奇正,事有变通,不可拘泥于定规。伯禹所定乃常规,奉行之时须因地势而有变通。浍畎之策是为去水辟地而设,能从速辟地去水的即合伯禹之旨。今此地沼泽众多,不必拘泥于五十亩成一畦规定,可循地势高下、沼泽大小而定。地势高水广深者应先开沟排水露地,按规则成亩成畹成畦;如沼泽难去之地,畦不含泽;泽大的可因势而深之为湖,畦在湖外。地高泽小浅的,经开沟排水去泽;地低不能去泽的可泽在畦畹之外。畦不足则为畹,畹不足则为亩。畦畹亩之大小也可略有出入,不是绝对划一不变,也可以有整有零,不必都是大块的成畦成畹,能成亩就成亩,就是一亩也好,我们的目的是去水得地,君可依此行之。”有易氏闻言悟而喜道:“谢将军指点。”即命众黎民按应龙之言,视地势高下,沼泽大小而设,该泽者泽,该浍者浍,不强求成畦成大块之地,大小不一,残缺亦可,唯以尽速泄水为务。众民奉令后,效率大增,民大喜。
童律、应龙、太章三人在有易氏处察看了三天,复北上至孤竹。一路只见孤竹之民皆致力在开浍成畦,不见挖浚恒水和出海口,三人大惊。
孤竹君见三人到来,甚喜,谢太章道:“送来所制贝类食物,鲜美逾伦,我及黎民试食后,无不称奇,都已纷纷捕捞制作。本族地处海滨,蟹蛤之类众多,往日无人理睬,今成竞取对象,大大丰富了我族食物,实在感谢。”太章道:“这都是伯禹之意,三奇师徒之力,我只奉命传送而已,不必谢我。”
童律问道:“为何不见挖恒水的人?”孤竹君笑道:“我邦地傍海滨,恒、卫之水历来自然入海,不挖也可,只要开出方畦,民即得生存之地,故专力开畦。”
应龙正色道:“错了,事有先后之分,先后之序不可乱。恒、卫之水始于上游,以入海为终归。君之域居下游低卑之地,今上中游都在为深阔而浚掘,水道将通。平原滔滔之积水,不久必流到孤竹。君侯不重去水之道,而用功于地畴之辟,地不可得也。一旦上中游水下泄而无通畅之道,水必泛滥在孤竹之域,现开之畦势将受淹溃散,劳而无功,徒费民力,民将怨君。届时如思再辟恒、卫之出口,其难倍于今。因为上中游水集出口之地,滔滔深水,岸口尽没,何以施工?君之域只能受淹虐民,君之域受损,民之怨将起,君何以处之?”
孤竹君听应龙之言后大惊失色,连连捶胸顿足道:“何以补救?”
应龙道:“先师有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趁恒、卫之水还未倾泄到此,出海口一带深浚就容易取得成功,所以伯禹特嘱君要先用工浚治海口,也是因早动工容易取效。今虽耽误时日,幸上中游之旺水未至,宜集中民力,专务深阔恒、卫出海通道口,以免溢水泛滥。只要恒、卫之水顺畅入海,孤竹山以南之地终将干燥而为君所得,此花力少而收效快之途也,望君侯思之。”
孤竹君连连颔首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照办,照办!”
应龙复道:“已耽误时日,不宜再按原部署动工,今之开浚当先下后上,从深挖出海下端起手,逆流逐步上浚。若时日赶不上上中游来水,我回去禀报后由伯禹统一调度,在中下游之间缓开一段,以免水泄下游,并抽调人力助君开挖。”孤竹君频频点头道:“将军之言甚是。”于是传命下去,立即停止浍畦之开,集中力量深阔恒、卫二水出海口。
应龙等三人在工地巡视三日,又对人力分布作了调整,避免劳逸不匀和窝工浪费现象。在安排停当、工务上了轨道后辞别孤竹君回大营。
三人见了伯禹,将有易、孤竹两地情况和处置事宜作了禀报。伯禹与伯益都点头称善。伯禹道:“你等所为,深合我意。”伯益道:“孤竹已耽时日,恐将误中游之治,泄水过迟,我担心一旦上游遇雨暴注会使中游遭灾。”
童律道:“我上次探路,曾见恒水与大河之水汇流后,水势大旺,入海非一口,主流虽北上,但不少旁出的支流也加速流入大海,今何不并开支流使恒、卫之水就近自东分流入海。万一孤竹一线不能及时开通,此也是一条出路。”
应龙点头道:“童律意见非常好,只要平原之水能入海,何必定要北上一条道。让恒水直入东道,其流必速,还可减北上压力,望伯禹采纳。”伯禹道:“此谋甚好。”即请童律、应龙再去孤竹一行,嘱孤竹开凿东向支流,以泄恒水。二人遵命再至孤竹,传达了伯禹之命,孤竹君遵命作了安排。
从四月起始至秋九月,恒、卫二水深阔后水流顺畅,浍畎已通,畦畹显露。伯禹与伯益等乘船循恒水视察,见可耕之野历历在目,纵目所极,当有数百万顷之广,抓土审视,褐土有油色,不觉喟然而叹。禺强在旁问伯禹为何而叹,伯益笑对伯禹道:莫非为耕作而叹?”伯禹道:“伯益深知吾心。如此广袤肥沃之地,弃而不用,或用之不当,岂不可惜?”禺强道:“三地庶民缺衣少食必来耕种,还用担心?”
伯禹道:“我所叹的不是无人耕作,是忧良田低产,花力多收获少,可惜这许多良田。”
伯益道:“伯禹所虑极是,如此广阔之地野,若能亩增几成,年增之数至大矣。增产之计在于因地因时而播,谷有穜穋,黍有穄秫,合天时地性的丰收,逆天时地性的歉收,宜麦宜稻,宜菽宜麻,要符合种植之道,方能丰收,学问大着呢。当今之朝,只有农师后稷有此智能,何不奏闻帝舜,请后稷来此教黎民稼此大片陆地。”伯禹点头道:“若能如此就好。”
当日回营,伯禹、伯益即缮章上奏帝舜,奏中历述“太行以东积水已泄,恒、卫二水东流入海,水退土干,得可耕之地千里。然民智待开,稼穑未得其宜,耕植花力多而收获少,亟须能者指导而使地尽其用,人尽其力,若指导得宜,可益民食增国赋而兴邦国,特请后稷莅临教导”等情由。奏章由太章送至帝都,帝舜览表章甚喜,准奏委后稷不题。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