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眉县石头河水库建设

眉县石头河水库建设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头河水库坝址位于斜峪关以南1.5公里处,东接眉县温家山,西连岐山县境内的鸡坡沟左岸,全长970米,其中黏土心墙土石坝长590米,最大坝高114米,建成后为当时全国最高土石坝。同年10月,宝鸡地区成立“石头河水库工程临时指挥部”,组织眉县、岐山两县民工参与修建。东干渠是石头河水库灌区的骨干输水工程,也是受益面积最大的灌区,横贯眉县东西全境,是提升眉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翻身工程。
石头河水库_眉县山水田园

石头河水库坝址位于斜峪关以南1.5公里处,东接眉县温家山,西连岐山县境内的鸡坡沟左岸,全长970米,其中黏土心墙土石坝长590米,最大坝高114米,建成后为当时全国最高土石坝。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7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4.48亿立方米。水库为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正常蓄水位801米,水库总库容1.4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2亿立方米。是一座集防汛、灌溉、水力发电、水产养殖和城市供水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水库。

石头河水库大坝设计雄伟壮观,由下而上观望,背水面如铜墙铁壁,两岸青山夹峙,坝上风光,宛如隔断红尘的天宫幻境。水面开阔,波光粼粼,蓝天白云映照其间,龟蛇锦鲤腾跃于水面,燕雀鸥鹭穿梭于低空,青山滴翠,山风微拂,心旷神怡,咸生乐不思归之情。民间又将石头河水库称为“斜峪湖”,自成为西安城市水源供应地后,大坝及水面只可远观,不许近玩,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只好望“湖”兴叹。

在斜峪关修建石头河水库,充分利用石头河丰富的水资源,曾经是几代人的梦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陕西省水利局曾拟办石头河蓄水工程,终因财力拮据等多种原因而搁置。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水利局曾组织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等单位先后勘测石头河水库库址;1957年,宝鸡专署提出修建石头河水库,并委托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进行了勘测规划;1968年7月,眉县组建石头河水库设计工作队,与西北农学院“五七”连队一起,在原有资料基础上,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属中型水利工程;1969年7月,眉县成立“石头河水利工程指挥部”,当年8月开工建设。同年10月,宝鸡地区成立“石头河水库工程临时指挥部”,组织眉县、岐山两县民工参与修建。在此期间,省委书记、省革委会主任李瑞山视察,提出修建百米大坝,实现南水北调。随即,省水电勘测设计院按照百米高坝标准重新勘测设计。1971年8月,石头河水库工程被列为省办重点基建项目;1972年12月,国家水电部对《石头河水库设计任务书》提出了审查意见;1973年5月,水电部部长钱正英视察石头河水库工程;1974年1月,水电部以水电水字【1974】第3号文件批复:“国家计委通知,同意将石头河水库列入国家建设计划。”1974年3月,成立了“陕西省石头河水利工程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7月,枢纽工程全面动工。

受当时条件限制,工程基本采用原始施工办法。斜峪关前,处处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号子声、喇叭声、爆破声、机器声响彻山谷,昼夜不息。1976年7月开始采用机械化施工,工程进度显著加快。1976年9月26日顺利截流;1980年11月9日下闸蓄水;1981年9月建成总干渠;1982年底输水洞、拦河坝相继竣工;1983年8月建成泄洪洞;1989年11月建成溢洪道;1978年,水电部在石头河水库工地召开全国土石坝综合机械化施工现场会。机械化施工技术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省科学大会奖励。1994年10月工程竣工验收,10月20日,正式移交管理单位使用。

石头河水库工程由枢纽工程、渠道工程(灌区工程)、坝后电站三部分组成。

枢纽工程主要有拦河坝、溢洪道、输水洞、泄洪洞等。

1980年11月水库开始蓄水,1991年枢纽工程全部竣工后,为了多蓄水、多发电,经省防汛办批准,主汛期限水位提高到设计标准798米,后汛期蓄水位提高到801米。1992年水库水位首次达到正常蓄水位801米,并在801米以上水位运行10天。20多年来大坝运行良好。

输水洞

位于大坝右岸,为深孔岸坡式进水口有压隧洞,设计流量70立方米/秒,年均输水量2.65亿立方米,年最大输水量5.09立方米。1980年11月运行以来,累计输水量近80亿立方米。

泄洪洞

位于大坝左岸,为深口塔式进水口无压隧洞,全长697.45米,最大泄洪流量850立方米/秒。1981年7月首次泄洪。

溢洪道

位于大坝右岸,为河岸开敞式。由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挑流鼻坎及尾水渠组成,全长452.3米。上游最高洪水位807.65米,下游相应水位708米,总落差近百米,最大泄流量7150立方米/秒。

2003年8月下旬,全省普降暴雨,渭水流域普遍遭受洪水压力,石头河流域亦暴发山洪,水库水位急剧上升,超过汛限水位2.4米。为了减轻渭河下游抗洪压力,石头河水库进行了有效错洪,错开了渭河两次大的洪峰,保障了渭河下游抗洪抢险的胜利。被媒体誉为“定洪神闸”。

灌区工程

石头河水库灌区西起岐山县铜峪沟与宝鸡市陈仓区相邻,东至眉县青化乡与周至县接壤,南临秦岭,北至渭河,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15公里,包含眉县、岐山2县共14个乡镇、152个自然村。灌区设施面积128万亩,其中直管灌区设施灌溉面积37万亩,宝鸡峡原下灌区补水面积91万亩。

灌区共有干渠5条,总长53.8公里;支渠15条,总长103公里;斗渠324条,总长375.6公里。总干渠位于大坝下游右岸,属枢纽工程组成部分。由隧洞、退水闸和分水闸三部分组成,全长759米,设计流量70立方米/秒。斜峪关干渠南起分水总闸,北至斜峪关分水闸,全长629米;西干渠南起斜峪关分水闸,北至唐家岭,总长6949米;北干渠南起斜峪关分水闸,经县城北至渭河,全长16公里;东干渠西起总干渠分水闸,东至横渠镇武家堡曹南沟东岸,总长29.5公里。灌区渠道工程除总干渠、东干渠、斜峪关干渠陡坡段和东干渠一、三、四、五和九支渠为新建工程外,其余斜峪关干渠平流段为原梅惠渠的总干渠;西干、北干渠分别为原梅惠渠的西干、东干(后改为北干)渠;东干二支渠为原霸王河渠;东干六、七支渠分别为原汤惠渠的西、东干渠。

东干渠是石头河水库灌区的骨干输水工程,也是受益面积最大的灌区,横贯眉县东西全境,是提升眉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翻身工程。因此,眉县人民十分重视。1974年石头河全面动工后,眉县就向省上积极申报,争取工程立项,1976年,得到省水电局批复,1977年9月成立了石头河东干渠工程指挥部,10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11月工程全面开工,1981年5月霸王河以西10公里建成通水,1990年9月底全线竣工。工程由眉县负责建设,最初几年,采取行政推进的“大会战”方式,全县人民齐参战,最多时全县投劳上万人。1983年以后,改行政管理为经济合同管理,实行工程大包干,工程进度逐渐加快。东干渠沿渠共布设9条支渠,16条干斗,灌溉面积达22.76万亩,其中自流灌溉21.16万亩,抽水灌溉1.6万亩。

东干渠所经地段地形地貌复杂,工程量大,任务极其艰巨。明渠14公里,隧洞12.4公里,渡槽2.6公里,倒虹吸387米。

石头河东干渠霸王河渡槽

最壮观的工程是霸王河渡槽,全长1566米,单跨42米,共37跨,最大高度25.5米,设计流量10立方米/秒,建成时创全国之最,系当时国内最长渡槽。渡槽下部采用重力式砌石墩支承双曲拱结构,槽身为半开敞式薄壁箱型结构,箱上铺人行桥板并安设扶手栏杆。渡槽远眺,宛如天桥横空出世,映衬于蓝天白云之下,分外雄浑壮观。渡槽两端均建有风格典雅的石亭各一座。当时条件下,建设这样一座渡槽实属不易,广大劳工和技术人员付出了相当艰辛的劳动。为纪念工程竣工,特在渡槽旁建一石亭,在石亭命名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渡槽的设计师及该工程的组织者、著名水利专家刘思亭,于是将石亭命名为“思亭”。不仅因为该亭由刘思亭设计并组织实施,更是寄托了饮水思源、用水不忘建设者的用意。亭南侧门阁正面额幛“泽惠千秋”,背面额幛“霖济农工”,幛左右配有别致的图画。亭下设退水闸,拾阶而上,有石凳石桌,供游人憩息。该渡槽设计科学,结构合理,造型美观,被编入大专院校水工建筑教材,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日本、俄罗斯、加拿大、也门等国专家观后都对渡槽赞不绝口。

渡槽东端紧连法牛原隧洞,是东干渠最长也是工程最为艰苦的隧洞。该洞由法牛原小岭沟西入口至下南窑出洞,全长2755米,洞径3.5米。法牛原地质复杂,围岩多为风化沙砾石,属水利隧洞工程的禁区,难度极大。承担工程的是山阳工队,他们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冲破禁区,顺利完成工程任务。整个施工过程以及建设成果堪称奇迹。

水电站

利用水力发电是石头河的重要功能之一。石头河全部工程竣工后共建成四座水力发电站,分别是坝后水电站、斜峪关水电站、汤峪水电站、万家原水电站。

坝后水电站

位于大坝右侧,为梯级开发的压力引水式电站,系石头河水库工程的组成部分。1981年开工建设,三台机组分别于1990年11月、1991年4月、1991年12月并网发电,1998年3月,扩建的4号机组并网发电。总装机16500千瓦,年发电量5600万度。

斜峪关水电站

位于总干分水闸西坡下,距坝后水电站700米,为渠道引水式电站。1992年开始筹建,1994年7月建成发电。安装卧式机组三台,总容量1200千瓦,年发电量499万度。

汤峪水电站

位于汤峪口,系利用东干渠多级跌差而修建的渠道引水式电站。1993年7月开工建设,1997年6月并网发电。装机三台,总容量3000千瓦,年发电量1900万度。

万家原水电站

位于横渠镇万家原村东原下,为小型渠道引水式电站。1998年初动工,同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总装机三台,总容量960千瓦,年发电量1945万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