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珍稀水生动物

珍稀水生动物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眉县水产工作站于1997年8月、2003年7月至9月、2009年10月,在县境内磨石沟、井索沟、霸王河上游河谷、汤峪河上游、远门河上游、东沙河上游等六处进行了野生水生动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县的珍稀野生水生动物主要有冷水性的鲵鱼、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等。据此,眉县制定了《鲵鱼保护区及实施方案》,并建立了眉县防治资源保护区,以加强对大鲵、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和其他名贵鱼类及珍稀水生动物的保护。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珍稀水生动物_眉县山水田园

眉县水产工作站于1997年8月、2003年7月至9月、2009年10月,在县境内磨石沟、井索沟、霸王河上游河谷、汤峪河上游、远门河上游、东沙河上游等六处进行了野生水生动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县的珍稀野生水生动物主要有冷水性的鲵鱼、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等。据此,眉县制定了《鲵鱼保护区及实施方案》,并建立了眉县防治资源保护区,以加强对大鲵、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和其他名贵鱼类及珍稀水生动物的保护。

鲵鱼

俗称“娃娃鱼”。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两栖纲、有尾目、大鲵科。典型的冷水性鱼类。县境内秦岭北麓海拔在800米以上区域的各级支流中均有此鱼。其肉肥美,营养丰富,皮、胃、胆汁均可做药用。在国内外市场颇受欢迎。《本草纲目鳞·部四》对鲵鱼是这样记述的:“鲵生山溪中,似鲇。有四足、长尾、能攀缘……声如小儿啼”。因为大鲵有又短又肥的四肢,前肢有四个指头,很像婴儿的手臂,后肢有五趾,所以人们称它为“娃娃鱼”。鲵鱼多栖于有回流水或冒水泉的岩洞中,洞穴多在河的两边。幼鲵喜栖于乱石缝、小土穴或石穴中。成鲵一般夜出晨归。捕食主要在晚间进行,它的食性很广,捕食蟹、蛙、鱼类、蛇、虾等。缺食时,自相残杀,大鲵吃小鲵。

鲵鱼的产卵习性较特殊,通常5月至8月为产卵期,产卵前雄鲵到雌鲵栖息洞穴,先用足尾、头部将洞内搞清洁,雌鲵再进去,夜间产卵,一次可产数百粒,产卵后,雄鲵用其躯体将卵团团围住,以防被水冲走或遭敌害,直到孵出幼鲵。当幼鲵能单独生活时,雄鲵才离开产卵场地。

秦岭细鳞鲑

当地称花鱼。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背侧暗绿色,两侧红褐色,腹部白色。背面及两侧有大小不同的椭圆形黑斑,斑外缘有淡白色环状纹,体躯两侧有六至七条带状条纹,背、尾鳍灰黄色,胸、腹、臀鳍橘黄色,为典型的冷水性鱼类,栖息于海拔千米以上的山涧溪流中,分布于县境石头河、霸王河、汤峪河及东沙河上游秦岭山区河流。

川陕哲罗鲑

当地称条鱼。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侧红褐色,腹部白色,背、尾鳍灰白色,尾鳍有黑色边缘,胸、腹、臀鳍桔黄色。体侧遍布“井”形斑点,多数斑点长轴等于或大于1/2眼径,斑点的长轴约垂直于体轴,头部两侧斑点较少,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于太白山主峰拔仙台大爷海周围地区,约北纬33°50′,为陕西省珍稀鱼类之一。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终年生活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山涧溪流。个体较大,一般1~3斤,最大可达17斤以上。

丰沛的源流,只是与北方多数地区横向相较而言。如果纵向比较,水资源流失相当严重。在作者的童年记忆里,东沙河长年不断流,而现如今,则常年无流水,要看到水流,除非走到泥峪沟口或者大镇沟里。汤峪河、霸王河流量也显著减少,常常出现断流现象。见子河、远门河、黑峪河则几乎全年干涸,下游河道已被开垦为土地。石头河流域、渭河南岸、槐芽镇东、西柿林过去一直是水田漠漠,碧荷遍野,稻花飘香,一派南国秀色,如今大多改为旱田。横渠镇东堡、古城分别有一眼自流井,20世纪70年代还在汩汩流淌,造福于民,而今早已不复存在。明清县志记载的百余口名泉,如今大多数不知所在。源流在不断萎缩,水位在不断下降,水资源枯竭绝不是危言耸听!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涵养水资源,是每一位地球人义不容辞、刻不容缓、永无止境的义务和责任!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地球人类,珍惜、爱护、涵养水资源,朋友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