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风(五十九首选三)

古风(五十九首选三)

时间:2023-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是其著名的拟古作品,素以风骨雄健、气势磅礴享誉古今。这首诗是《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咏史对象是功过参半、饱受争议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诗中首先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雄才大略,随后笔锋一转,又揭露其称帝后骄奢淫逸、迷信神仙的荒唐行径,并借此暗中讽刺唐玄宗的妄求长生。e 指秦始皇三十九年在会稽山刻石称颂功德。它与前一首“秦王扫六合”不同,代表了李白咏史诗含蓄隽永的另一种风格。

唐·李白

其 三

秦王扫六合a,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b。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c,函谷正东开d。

铭功会稽岭e,骋望琅琊台f。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g。

尚采不死药h,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i,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题解】

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是其著名的拟古作品,素以风骨雄健、气势磅礴享誉古今。这首诗是《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咏史对象是功过参半、饱受争议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诗中首先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雄才大略,随后笔锋一转,又揭露其称帝后骄奢淫逸、迷信神仙的荒唐行径,并借此暗中讽刺唐玄宗的妄求长生。如此立意,本非李白独创,然而此诗动荡开合、万马奔腾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却充分代表了诗人不可复制的艺术个性。

【注释】

a 六合:指天下。

b 战国时秦在西方,其他六国居东,故云秦统一天下后,诸侯皆西来朝见。

c 收缴民间兵器铸成金人。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d 函谷: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北,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秦国的东方门户。

e 指秦始皇三十九年在会稽山刻石称颂功德。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f 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

g 指秦始皇为自己修建骊山陵墓。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h 指秦始皇迷信方士之说,派徐巿等出海寻求不死仙药。

i 徐巿诈称海中有大鱼阻碍,不得登仙岛求药,于是秦始皇派人沿海射鱼。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a,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b,糟糠养贤才c。

方知黄鹄举d,千里独徘徊。

【题解】

这首诗与陈子昂《燕昭王》一诗取材相同,亦吟咏战国时期的礼贤明君,借以表达诗人李白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先咏史事寄寓理想,次用成语影射现实,古今交织,言事相兼,创作手法模仿阮籍《咏怀》体,将题旨隐藏在比兴之中,立意托讽而语言朴实。它与前一首“秦王扫六合”不同,代表了李白咏史诗含蓄隽永的另一种风格。

【注释】

a 青云士:指飞黄腾达之士。

b 指当朝统治者挥霍金玉珠宝以享受声色。

c 此句化用阮籍《咏怀·其三十一》“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指天下贤士因为得不到明主的知遇而过着贫贱的生活。

d 黄鹄举:化用春秋时期田饶去鲁的故事,比喻远走高飞、另谋出路。

其三十一

郑客西入关a,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b,千春隔流水。

【题解】

李白这首诗化用《史记》、《汉书》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翻文为诗,将不同时代产生的两个神话传说巧妙地串联起来,行文紧凑,天衣无缝。诗中先复述秦朝暴政不得天神护佑的情节,再描写百姓获知神谕后纷纷避难深山的表现,充分反映了统治者与民心的离合关系,以史为鉴,发人深省。李白写作此诗时或许已经预感到“安史之乱”的某些征兆,所以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厌恶现世、意欲归隐的思想倾向。

【注释】

a 此句至“明年祖龙死”,讲述华山神托郑客带玉璧给水神镐池君,并预言秦始皇将死的故事。因好事者说秦属水德,故镐池君即为秦朝保护神。

b 桃花源: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恬然隐居之地。《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故李白在诗中想象他们是为避秦亡之乱而归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