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咏怀古迹(五首)

咏怀古迹(五首)

时间:2023-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在夔州所作的组诗,五首诗分别根据夔州和三峡附近遗留的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古迹写成。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吟咏对象是南北朝文学家庾信。这首诗以西汉元帝时王昭君的故事为题,通过对昭君的怀念,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伤心怀抱。这首诗是杜甫在四川奉节凭吊三国遗迹永安宫与武侯祠所作。诗人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人品和才能,并对他有才无命的人生悲剧予以深切感慨。

唐·杜甫

其 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a,漂泊西南天地间b。

三峡楼台淹日月c,五溪衣服共云山d。

羯胡事主终无赖e,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题解】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在夔州所作的组诗,五首诗分别根据夔州和三峡附近遗留的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古迹写成。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吟咏对象是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庾信,字子山,初仕梁朝,为宫体文学代表作家,梁朝覆灭后滞留于西魏,又入北周,在北方生活的经历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使其成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杜甫此诗就庾信独特的经历而发议论,揭示了文学创作与作家经历的必然联系,同时也以庾信自况,表达了自己亲历“安史之乱”后的垂暮之感与乡关之思。

【注释】

a 支离:流离。东北风尘:喻指“安史之乱”。安禄山起兵范阳,在长安东北,故云“东北风尘”。

b 漂泊西南:指战乱中人们纷纷逃亡蜀中。

c 淹日月:指长久滞留。

d 夔南五溪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之地,服饰相通。

e 羯胡:指安禄山,安禄山是胡人,故称“羯胡”。

其 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a,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b。

最是楚宫俱泯灭c,舟人指点到今疑。

【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凭吊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辞赋家宋玉所作。诗人暮年出蜀,过巫峡,至江陵,不禁怀念这位楚国作家,并勾起自己的身世之感。在杜甫看来,宋玉不但善于辞赋,更是一位具有政治抱负的人物,只不过他仕途失意,屡遭误解,故生前死后人们都仅仅注意到他的文学才华。这是宋玉的悲剧,也是杜甫一生的伤心之处。于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怅望古迹,抒发怀才不遇之悲,意境交融,感情深挚。

【注释】

a 摇落:语出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b 云雨:语出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c 楚宫:指楚王宫,唐代已不存。

其 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a,生长明妃尚有村b。

一去紫台连朔漠c,独留青冢向黄昏d。

画图省识春风面e,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f,分明怨恨曲中论。

【题解】

这首诗以西汉元帝时王昭君的故事为题,通过对昭君的怀念,表达了诗人自己的伤心怀抱。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代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或明君,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昭君自请嫁往匈奴,为宁胡阏氏。杜甫这首诗以工整的对仗和巧妙的联想概括了昭君的一生,表现了她虽身在异乡却始终眷恋故土的家国之思,这其中也贯穿了诗人自己的辛酸。正如明代王嗣奭《杜臆》所云:“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君以自悲也。”

【注释】

a 荆门:荆门县,在湖北省中部,汉江与漳水之间。

b 尚有村: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今湖北省秭归县香溪。

c 紫台:指汉宫,语出南朝江淹《恨赋》:“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地带。

d 青冢: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平原上,远望呈黛青色,故名青冢。

e 指画工为昭君画像的故事,详见《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优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f 琵琶:拨弦乐器,出于胡中,马上所鼓。

【名句】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其 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a,崩年亦在永安宫b。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c。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在四川奉节凭吊三国遗迹永安宫与武侯祠所作。永安宫是蜀汉先主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之地,武侯祠又是诸葛亮的祠堂,将这两处古迹放在一起吟咏,显然是在歌颂刘备与诸葛亮如鱼得水的君臣关系,但诗人并没有直接从正面写明这一主旨,而是通过“岁时伏腊走村翁”、“一体君臣祭祀同”的具象场景,以数百年后民间对刘备君臣的深切怀念烘托出他们不朽的人格魅力,可谓构思精巧,描写生动。

【注释】

a 蜀主:指三国蜀汉先主刘备。窥吴:指意欲攻打东吴。幸:驾临。

b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临终托孤之地。章武二年(222),刘备率军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遭东吴大将陆逊火攻连营,还守鱼复,改县名永安,营亦名永安宫。

c 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蜀汉君臣。

其 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a。

三分割据纡筹策b,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c,指挥若定失萧曹d。

运移汉祚终难复e,志决身歼军务劳。

【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拜谒武侯祠时所作,与他在成都拜谒武侯祠时所作的《蜀相》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除了吟咏古迹之外,更将重要笔墨放在对历史的议论上,议而不空,情韵盎然。诗人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人品和才能,并对他有才无命的人生悲剧予以深切感慨。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凭吊英雄,故能涤荡人心,成为古今咏史名篇。

【注释】

a 宗臣:举世敬仰的名臣。肃清高:对其高风亮节肃然起敬。

b 纡筹策:费尽苦心进行谋划。纡,曲折。

c 伯仲:兄弟,喻指不相上下。伊吕:商朝开国重臣伊尹与西周开国重臣姜太公吕望。

d 失萧曹:超过萧曹。萧曹,指汉初功臣萧何与曹参。

e 运移汉祚:指汉朝气数已尽。祚,指皇位,国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