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赏 析
雨水节气来了,要开始下雨了。在诗人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不由发出赞叹:多好的春雨!
下笔之前,诗人就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好雨与夜雨。第一句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它似乎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这雨淅淅沥沥下上一整夜了吧?
于是诗人就在想:要是下到了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的花海了吧?因为,好的雨水将万物润泽,花花草草一夜滋长起来了,带雨开花,红艳欲滴。花重,意思是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如此细腻的描写也许只有善于观察的杜甫才能想到。
我们通看全诗,全诗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在诗人的喜悦心情中,使读者相信天亮之后,即使还未到花开季节,整个锦官城的杂花生树,也会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的、沉甸甸的,汇成花的海洋。
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我们理解这种对春雨的感受,当雨沿花瓣滑下,划出美的曲线,我们每一位读者都感同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