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赏 析
翻开千年前北宋戍边的画卷,塞外秋风萧瑟,寒风凛冽,南归的大雁已无一点留恋,荒凉的边塞带着令人心悸的战马嘶鸣,混合着异域特有的少数民族的笳声、歌声、风沙声,更有连连的号角,时时召唤军中战士跃向杀敌的疆场。
偏又是在秋意溶溶的月圆之时,长期征战的将士,背对孤烟落日的营盘,杯杯浊酒遥寄家乡,情诉冷月:强敌未灭,何以归家。
这样的情感,其实在各个时期都曾得见,男儿大丈夫,虽是一腔柔情,却也有踏破贺兰山阕、不破胡虏誓不还家的志向……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浩浩荡荡地涤荡了无数的故事。范仲淹《渔家傲》中的故事会被永远铭记。
上阕侧重写景。夏天结束,秋天到来。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
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几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
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十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留下金戈铁马年代的千秋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