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江北,大雪漫天

江南江北,大雪漫天

时间:2023-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酒边词》二卷。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气逼人。“遥知易水寒”,易水,当时正是金人的后方。从此句可知词人怀想的是被掳北去的徽、钦二帝。还有一个“寒”字,见得其体贴之切。“寒”字与大雪漫漫照应,结构完整,颇有寓意。江南江北已大雪漫漫,燕山雪花大如席,其寒彻骨,二帝备受金人种种虐待之景可想而知。其实,词人还不知道,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二帝已经死了。

(宋)向子湮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      

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      

几时鸾辂还。        

向子湮(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其诗以北宋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赏 析

向子湮此词写得意境极高。

江南江北,大雪漫天,寒气逼人。如此大雪天征程上,词人思考的既不是温暖的家,也不是前村的酒舍,那是什么呢?

“遥知易水寒”,易水(今属河北),当时正是金人的后方。从此句可知词人怀想的是被掳北去的徽、钦二帝。此句写怀想,句中“知”字是眼。“知”前加一“遥”字,写出其怀念之深。

还有一个“寒”字,见得其体贴之切。“寒”字与大雪漫漫照应,结构完整,颇有寓意。江南江北已大雪漫漫,燕山雪花大如席,其寒彻骨,二帝备受金人种种虐待之景可想而知。

“遥知易水寒”,取自战国末荆轲之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既而又倍增一份悲愤之感。“断肠山又山”,那重重之山,遮断了词人的视线,更遮断了二帝之归路。遥望重山,令人肝肠寸断。

伤心到此,似乎应该要结束了,但到了结尾二句奇外出奇,从绝望之中竟又现出一片痴望来。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鸾”指马铃,“辂”是车上横木。“鸾辂”即指二帝车驾,问问二帝什么时候可以回来?问平安之语,字面堂皇得体,内里却十分酸楚。

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其实,词人还不知道,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二帝已经死了。此词作于绍兴五年隆冬,事实上徽宗已于四月崩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了。

大雪把一切覆盖,当然包括当时众多北宋遗老遗少的复国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