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坚持中庸之道极其难能可贵,因此,真正的强者,不是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勇士,而是能持守中庸之道的人。《中庸》记载了师生之间一次关于何为真正强者的对话。不用说,这次对话的发起者是孔子的学生子路,他是孔门弟子中善于打仗且以好勇出名的人。可以说,子路是当时人心目中的勇士和强者。对话是这样的: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子路颇有点儿自负地问老师,什么是强者?或许他期待老师赞扬说,像你子路这样的就是强者。可是老师的回答迂回曲折,大大出乎子路的期待。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子路什么是强者,而是反问子路,你所说的强者,到底是指南方的强者、北方的强者,还是真正的强者呢?或许是老师的反问弄蒙了子路,而使他回答不上来,或许这是老师为教诲学生进行地自问自答。在自答的过程中,孔子区分了三种类型的强者,即北方的强者、南方的强者和真正的强者,并且生动地勾勒了北方强者与南方强者的肖像。他说,南方的强者面对横暴之人而有极大的包容隐忍心,能做到以柔克刚,这是谦谦君子的方式;北方的强者则勇武好斗,以力胜人,赴汤蹈火,不惧死亡。而真正的强者是坚守中庸之道者,他们在天下滔滔时不同流合污,在治世时不变坚守,在乱世时也不变坚守。
很明显,相对于北方的强者与南方的强者,孔子更看重真正的强者。或许在他看来,子路是北方的强者,只是逞一种血气之勇,当然子路不可能成为南方的强者,因为他出生在北方,骨子里没有南方人柔和的气质,却具有北方强者的刚劲坚毅,只要加以磨砺,便可化血气之勇为持守中庸的勇者。可见,孔子不想让子路成为北方的强者,子路本人也不可能成为南方的强者,孔子只是想让这位好勇的学生懂得真正的强者,在于执守中庸之道。
显然,孔子本人的志向,就是要坚守中庸之道,成为一位真正的强者。他说:
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就是说:“如果通过探求偏僻的道,做些怪诞的事便可留名后世,我孔子也不这样做。我只遵循中庸之道行事,绝不中途放弃,即使一世默默无闻不被人知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可见,孔子是一位轻视名声、坚守中庸之道而终生不渝的真正强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