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玄奘翻译的佛经有阿尼陀佛

玄奘翻译的佛经有阿尼陀佛

时间:2023-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狗忠心耿耿,主人去世了,它依旧不离不弃。志向树立起来后,就要努力去实现,这就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魄力。凡出入国境都要得到国家批准。公元627年,玄奘向政府申请出境,遭到拒绝。这一年,玄奘28岁。玄奘走着走着,不小心把一皮袋清水泼翻了。玄奘一行人在冰雪封盖的大山中挣扎了7天,随行人员冻死了十分之三四。大雁塔至今还屹立在西安城南,成为古都长安最显著的标志。

原 典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意 译

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对于一个普通百姓,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处 世 智 慧

孔子游说诸侯,快要出郑国的东门的时候,看见一个叫姑布子卿的人乘车迎面而来。孔子下车步行,姑布子卿也下了车。姑布子卿一边往前走一边盯着孔子看,走了有50步。两人交错而过,姑布子卿又转过身来跟着孔子看,又走了50步。然后回头问子贡:“此人是干什么的?”

子贡答:“是我的老师,就是大家常说的孔[1]。”

姑布子卿“噢”了一声:“我听说过他。”

子贡问:“我的老师怎么样?”

姑布子卿回答:“额头像尧,眼睛像舜,脖子像禹,嘴巴像皋陶。从前面看,气势轩昂,有王者之相;从后面看,肩胛骨凸起,脊背瘦弱,就不怎么样了。”

子贡长叹一声。

姑布子卿说:“怎么,还不知足吗?你的老师锅底一样的脸色但没有凶相,猪一样长的嘴巴但不会说谎。远远一瞧,神态像是一条丧家狗,你还有什么可叹息的?”

子贡把姑布子卿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认为讲的都不错,但不敢接受“像是一条丧家狗”的评价,说:“我怎么敢接受如此赞誉呢?”

子贡不能理解,“丧家狗”不是好词,夫子为什么把它当作赞誉呢?

孔子解释道:“你没见过丧家狗吗?主人已经装进了棺材,祭祀器皿也已经布置妥当,这时狗望了又望,却再也找不到主人。我满怀一腔志向,可惜上无圣明的君主,下没有贤达的诸侯,王道已然衰微,德政正在失落。强欺凌弱,众强暴寡,百姓放纵心神,纲纪遭到践踏。即使我本来还想做些什么,但又怎么担当得起!”

丧家狗是殡丧人家的狗。狗忠心耿耿,主人去世了,它依旧不离不弃。姑布子卿说孔子像丧家狗,实际是夸奖孔子对自己的志向尽心竭力。志向树立起来后,就要努力去实现,这就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魄力。

《西游记》里的唐僧取经是小说家吴承恩笔下的虚构故事,但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取经也不输故事中的惊心动魄。

历史上的唐僧俗家姓名“陈祎”,生于隋末唐初,13岁出家当了和尚,法名叫玄奘。玄奘从小好学,为了钻研佛经,他周游了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地,追访有名的佛学大师。可是佛教宗派很多,佛经的译文错误也很多,解释的经义往往互有矛盾。钻得越深,发现的问题越多。他决心亲自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弄它个水落石出。

唐朝贞观年间,政府禁止私人随便出国。凡出入国境都要得到国家批准。公元627年,玄奘向政府申请出境,遭到拒绝。决心西游的玄奘,便夹在商人中间混出了玉门关,单人匹马踏上了西行的征途。这一年,玄奘28岁。

过了玉门关,进入一望无际的莫贺延。莫贺延碛是现在安西到哈密之间的大沙漠,有八百多里长,又称八百里流沙。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却又“寒风如刀”,气候变化无常。茫茫黄沙之中,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地上连小草也不长。玄奘孤身一人,只有一堆堆白骨和驼马粪当路标,引导前进。玄奘走着走着,不小心把一皮袋清水泼翻了。怎么办?回去取水吗?不能。玄奘发誓: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不到天竺,誓不回头。在滴水不进的情况下,他又走了四夜五天,口干唇焦,终于晕倒在沙漠之中。幸好,那里离水草地不远,到了夜半,凉风习习,把昏迷中的玄奘吹醒过来。玄奘的老马驮着他找到了水源,脱离了险境。

玄奘西行到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得到了信仰佛教的高昌王的热情支持。高昌王赠给他许多金银衣物,配备了五十多名向导和随从,写了24封给沿途各国君主的信,请他们多多关照玄奘。但是,路途仍旧多艰。玄奘一行来到了终年积雪的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山高7000多米,山上有千年不化的冰河,狂风暴雪袭来,飞沙走石,往往把人埋没、砸死,或者冻死。玄奘一行人在冰雪封盖的大山中挣扎了7天,随行人员冻死了十分之三四。

经过一年的跋山涉水,第二年夏天,玄奘进入天竺境内。那时候,印度半岛上有70多个国家。玄奘从628年到631年,游历了北印度的二十多个国家,访问了许多佛教圣地,学习了梵文。到631年年底,玄奘来到了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在这里,玄奘足足学习了5年,除认真听讲以外,又读完了寺里所藏各种经书,成为天竺闻名的第一流佛教学者。

学有所成后,玄奘怀念故土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尽管天竺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就为他建立100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643年春天,西游17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657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两年以后,当玄奘回到长安,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玄奘把带回来的佛经佛像陈列在长安的朱雀街南端,请大家参观。争观的百姓从朱雀大街到玄奘所住的弘福寺,排成了几十里长的队伍,焚香散花,鼓乐喧天。唐太宗听说玄奘从天竺载誉归来,也非常高兴,在洛阳亲自召见了他。玄奘叙述了一路上的见闻,唐太宗听得津津有味,要求他把旅途见闻写下来,也就是后来的《大唐西域记》。但玄奘从洛阳回到长安以后,最着急落实的还是组织各地高僧100多人,着手翻译佛经。长安大慈恩寺内的翻经院是专供他们翻译佛经的场所。经卷收藏在玄奘亲自设计修建的大雁塔里。大雁塔至今还屹立在西安城南,成为古都长安最显著的标志。

为了翻译佛经,玄奘经常“三更暂眠,五更又起”,如此夜以继日地工作了19年,译出佛经74部,共1300多卷。后来,玄奘所译佛经的原本在天竺散失了,玄奘的译本就成为研究印度古代文化的珍贵史料。

“有志者,事竟成”。凭着非凡的毅力和决心,积极进取地奋斗一生,如此才是不负当年志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