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 译
孔子说:“用法令政策引导百姓,用刑法整顿他们,老百姓就只求躲避犯罪受惩,心中并无羞耻的感觉。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用礼制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感,内心认同且归依。”
处 世 智 慧
天下没有一种管理不需要依赖制度法令,但如果能在制度法令的基础上再加以道德教化、情感关怀,那就会让下属不仅服从,而且还会产生内心的认同感。优秀的管理者大多能从这两个方向入手,郑国大夫子产就是其中一个。
郑国执政大夫子皮认为子产比自己更贤能,把执政权让给了子产。
大夫丰卷将要举办家祭,面见子产,请求猎取祭品。子产不同意,说:“只有国君在举行祭祀时才能使用刚刚宰杀的动物做祭品,其他人家的祭祀只能用普通祭品。”
丰卷很生气,从子产那里出来后,立即召集人众,准备攻击子产。子产打算躲到晋国去。子皮劝住了他,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对丰卷施加压力。丰卷逃亡晋国。
子产请求国君保留丰卷的田产家宅。3年后,丰卷回到郑国,子产把他的财产全部归还给他,其中还包括农田中3年的收获。
子产执政第一个年头,大家念诵歌谣说:“这个子产呀,夺去我的衣帽藏起来,夺取我的田地重安排,谁去杀子产,我在后面跟上来!”到了子产执政的第三年,歌谣的词句变成:“我家有子弟,子产来教诲。我家有田土,子产来增产。要是子产死,谁能接他班?”
子产是春秋晚期著名政治家,他从整顿礼制、推行法制入手,执政具有从严的特点。所以当丰卷提出要用鲜活动物做祭品时,被他一口否决了。然而,他并非一味地严,严的下面是宽,而这种宽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同情,具有仁爱的性质。孔子对子产评价很高,说他具有君子的德行,是施惠于人的人,在《左传》中更是说他是仁人。
在孔子眼中,缺乏情感关怀是统治者的一个致命缺陷。他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意思是,处于上位却不宽容,举行礼事却不恭敬,参加丧事却不悲哀,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看呢?
另一个懂得道德教化、人情关怀的人是梅考克。
梅考克是美国国际农机商用公司的董事长,历经几十年的商海沉浮,最终站稳脚跟,并保持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他有一句名言: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
首先,对员工的管理是基于爱心。员工不是单纯的创造利润的机器,他们同样是情感丰富的血肉之躯。抱着爱人之心去管理,真正想员工之所想,才是真正的管理者。其次,爱心并不是一味的无条件的爱心,而是有原则的。对违反公司制度层面的事件决不姑息,这样才能处理好公司整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处在同一轨道上前进。
梅考克的公司有一条规定,不准员工酗酒闹事、迟到早退,情节严重者予以开除。有一次,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员工触犯了这条规定。这位老员工在梅考克创业之始就在公司工作,在公司负债累累、连续几个月发不下工资的困难时期,坚持没有离开,而是与梅考克患难与共。立下汗马功劳或者是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老员工违反公司制度,而且只是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如何处理,是否能网开一面?梅考克在管理人员递交的对老员工的开除决定上毫不犹豫地签上字。老员工当然愤愤不平。在事后,梅考克经过调查得知,这个老员工是在家庭发生变故之时,借酒消愁,才会违反公司的规定。于是梅考克找到老员工,亲自交给他一笔钱,嘱咐他安心照料自己的家庭,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老员工还以为梅考克要撤除对自己的处分、恢复自己的原职,可是梅考克并没有这么做。老员工也了解公司的规定与梅考克的为人,所以最终接受对自己的处分。但意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后梅考克竟将老员工安排到了自己的牧场里做管家。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梅考克的观点很明确:不管过去功劳如何,只要违反现在的规定,就要按规定进行处罚。但与单纯的处罚所不同的是,在冰冷的制度背后,梅考克并没有放弃对员工的关怀,而是以另外的形式给予员工额外的帮助。这种公私分明但又合乎人情伦理的管理就是梅考克的管理艺术。
很多时候人情并不能被制度很好地容纳或接收,而每个人身上又都同时存在着情、理、法诸多复杂的关系,如何有机地协调、统一、梳理这些关系,对于一个只依赖于权威的领导者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但对于一个追求人心向背的领导,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