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高且长[100],逶迤自相属[101]。
回风动地起[102],秋草萋已绿[103]。
四时更变化[104],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105]。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106]!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107]。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108]。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109]。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110]。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111]。
[注释]
[100]东城—洛阳的东城。
[101]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
[102]回风动地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了旋风。动地起,指风力强劲。
[103]秋草萋已绿—此句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已,一作“以”。萋,通作“凄”。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萋已绿,犹“绿已萋”。
[104]更—替也。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
[105]“晨风”二句—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是健飞的鸟。蟋蟀在堂,指秋季渐寒,蟋蟀就暖,由旷野入居室内。到了堂内,则是秋意已深的时候,蟋蟀的生命也就垂垂向尽了。伤局促,隐喻人生短暂的悲哀,提示下文“何为自结束”的及时行乐的想法。
[106]“荡涤”二句—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放情志,谓展胸怀。结束,拘束。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
[107]“燕赵”二句—燕赵,指美人。如玉,形容肤色洁白。
[108]“被服”二句—被服,穿著,被,披也。理,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理乐”。
[109]弦急知柱促—弦急、柱促,都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
[110]“驰情”二句—驰情,遐想,深思。中带,内衣的带子,一作“衣带”。沈吟,沉思吟咏。聊,姑且,表现诗人的怅惘心情。踯躅,驻足不前。这两句是说,由于听曲感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想、深思,反复沉吟,体味曲中的涵义,弄着衣带,驻足不前,完全被歌者深沉的悲哀吸引住了。
[111]“思为”二句—愿与歌者成为双飞燕,双宿双栖。衔泥巢君屋,意指同居。
诗歌描写诗人由时令的迅速推移,联想到人生短促,由此产生及时行乐的思想。
本诗一开头就是景物描写,高大逶迤的城墙,风吹动着秋日枯萎的绿草。由此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飞快地由盛转衰,诗人发出感叹:“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在这样失意的心境中,鸟儿的叫声,蟋蟀的哀鸣,更让人感到寒秋的迫近,时光飞逝之悲伤。于是诗人感到与其拘束自己,还不如消除各种忧虑,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承接上文及时行乐之意,诗人开始想象看到许多的美人,其中一位尤其美妙,她穿着华丽的衣裳,在家中演奏清商之曲。琴声悲惋动人,音色急促。最妙的是“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诗人听到琴声心情驰骋起伏,起坐整顿仪容,心中徘徊不忍离去。最后,诗人终于说出所想:“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借飞燕双双衔泥巢屋之语,传达想和佳人永远在一起的愿望。
诗人借景抒情,描述及时行乐的美好愿望,但现实中这都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读来倍觉凄怆和痛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