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鼎孳
功名凭燕颔[62],三十佩吴钩[63]。
天地看横角,风尘避短裘[64]。
还家如出塞,多难贱封侯[65]。
自古磨崖绩[66],书生据上头。
[诗人简介]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江南合肥人。清初文坛“江左三大家”之一。明崇祯七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清军入北京,起为吏科给事中。顺治间与冯铨等相倾轧,降官。康熙间历任刑、兵、礼部尚书,屡疏为江南请命,又为傅山、阎尔梅开脱,为士人所称。有《定山堂集》《香严词》等。
[注释]
[62] 燕颔—据《后汉书·班超传》,用东汉名将班超的典故:自幼即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颔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一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63] 吴钩—钩是一种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时吴国人善铸钩,故称,后也以之泛指利剑,如李贺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即指欲建功立业之人要身佩利剑从军杀敌,获取功名。
[64] 横角—横吹的画角,指沙场征战时候吹奏的号角。风尘—指战场和戎事。
[65] 贱—以……为贱,此处指战争多发的年代,因战事封侯的人太多,侯位就显得不值钱了。
[66] 磨崖—磨平山崖石壁以镌刻文字。磨崖绩指值得镌刻在石头上的功劳,常以指战功。但是,对战功的书写不都是由懂文章的书生来完成的吗?这就是所谓的“书生据上头”,意思是说,从军还不如做读书人呢。
赏析
本诗为五言律诗,押尤韵,韵脚为“钩”“裘”“侯”“头”。这是一首赠别之作,对象是一位从军南征的吴姓青年男子。
这首诗,可和唐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之五)》对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的诗,意在强调书生无用,万户侯中也没几个书生,而应该从军边塞,劳苦于沙场,以建功立业,而不是老死于笔砚之间。作为与钱谦益、吴伟业齐名的大诗人龚鼎孳,在文学上得到的现世认同,怕是要强于李贺当时。所以,在赠别一位青年朋友往南征战的诗里,他“反弹琵琶”,反倒不是勉励对方浴血疆场,而是劝他,军旅生涯能开阔视野,但封侯或不足道,从军之余保留书生本色,勤加读书,才是正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