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淮杂诗(选一)

秦淮杂诗(选一)

时间:2023-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有一代正宗之称,倡神韵之说,领袖诗坛近五十年。[94] 傅寿、沙嫩—皆明末时秦淮河一带之名妓,傅寿能清歌而喜登台演剧,沙嫩善吹箫,为曲中第一。参清代徐釚所著《本事诗》。该诗属于王士禛组诗《秦淮杂诗》其中的一首。秦淮河贯穿南京城,明末时节,河畔歌馆舞榭盛极一时。王士禛于顺治十八年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因感秦淮繁华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

王士禛

傅寿清歌沙嫩箫[94],红牙紫玉夜相邀[95]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96]

[诗人简介]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间历礼部主事、翰林院侍讲,官至刑部尚书,后遭革职。诗有一代正宗之称,倡神韵之说,领袖诗坛近五十年。另有笔记《池北偶谈》。

[注释]

[94] 傅寿、沙嫩—皆明末时秦淮河一带之名妓,傅寿能清歌而喜登台演剧,沙嫩善吹箫,为曲中第一。参清代徐釚所著《本事诗》。

[95] 红牙—红牙拍板,唱曲用以整饬节奏。紫玉—代指箫,因箫多用紫竹制成。

[96] 青溪—指三国吴时期在南京(时称建业)东南所凿东渠,发源于钟山西南,流经南京市区入秦淮河,亦名九曲青溪,为见证繁华的象征。长板桥—桥名,跨青溪上,徐釚《本事诗》:“旧院有长板桥为最胜,今院址为菜圃,独板桥尚存。”ft

赏析

本诗为七言绝句,押萧韵,韵脚为“箫”“邀”“桥”。

该诗属于王士禛组诗《秦淮杂诗》其中的一首。该组诗原作二十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传世十四首。秦淮河贯穿南京城,明末时节,河畔歌馆舞榭盛极一时。王士禛于顺治十八年(1661)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因感秦淮繁华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

本诗主要运用了对比修辞,前两句写昔日之极盛和烟月风流,第三句陡然一转,以“而今”领起,感叹昔时繁华的消失,只余月明如水。前两句写得缠绵优美、流丽风骚,后两句则写得冷清衰败、荒凉孤独,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后两句是诗人着重表达的内容,而以前两句衬托,愈显沧海桑田,盛衰无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