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 业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张之洞在武昌东门外卓刀泉创办湖北农务学堂。学堂初设农科,招生30名,教授化学、农机、植物与土壤诸课。翌年添招蚕科学生30名,增开算学、方言、电学、种植等课程。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武昌宝积庵购地迁建,新校舍内一切教学设施,均仿照日本农业学堂形式。学堂附设农业试验场,内分农场、林场、桑园、水产场等部门。1931年,兴办沙湖农场(面积3万多平方米)。沙湖周围还建有小东门、宝积庵等合作农场。1937年,宝积庵农场和南湖农场组成农业改良所。武汉沦陷期间,宝积庵农场成为日军军马疗养场。抗日战争胜利后,宝积庵农场交湖北省农学院经营。1950年3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昌办事处在武昌小东门建立武昌农场,1952年由于城市建设征用农场土地迁移至南湖楠木乡重新建场,有耕地40万平方米(其中水田13万平方米,旱地27万平方米)。
1915年,北京政府农商部、湖北省政府、华商纱厂联合会、东南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徐家棚棉场,有耕地24.13万平方米。1926年,该场改由湖北省建设厅接办,更名为湖北省徐家棚棉花试验场。1928年,交湖北省棉花改良委员会管理,改为棉花试验总场。总场设在武丰,有耕地14.33万平方米;徐家棚棉花试验场改为分场,有耕地29.27万平方米。
(二)渔 业
沙湖原为公产,1914年,徐么、叶保善、张主臣、陈春山、李春亭等人向湖北省公产处承租沙湖,邀新洲、汉阳人移居筑埂种藕。到1949年,有80户藕农在北城角定居。1950年,武昌区湖淌管理所接管沙湖,湖边种藕,湖中养鱼。1956年,湖区交藕农经营。次年,建沙湖蔬菜合作社,隶属积玉桥街。1958年改农场,此后因城市建设湖区水面逐年减少。1979年,湖区改为沙湖大队管理,藕田溃埂,弃藕养鱼,有水面46.67万平方米。1984年,水面由渔业队集体承包,实行综合经营。1985年,湖区居民166户,年产鱼20万千克。截至2007年沙湖年产鱼约25万千克。2008年,由于水质污染,沙湖终止养殖功能。
(三)工 业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750号的铁道部武昌车辆厂,始建于1946年,已成为全国500家大型运输设备制造企业之一,是中国制造和修理铁路运输冷藏车的专业化工厂。1980—2000年,工厂设计制造出B23型加冰冷藏车、PJ3型家畜车、P64型棚车、ICC型20英尺机械冷藏集装箱等16个系列78个品种的车辆产品。1994年,该厂设18个管理处室,10个技术处室、13个生产车间、4个分厂、5大总公司;新造货车380辆,修理客车210辆,修理货车352辆,实现利税2 001万元。1991—2000年,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设计制造能力提升,成为中国铁路冷藏运输设备开发研制基地。其中主导产品B23型、B10型机械冷藏车是中国铁路冷藏运输的主要车种,整车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该厂与铁道部脱钩,成为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铁路车辆制造的专业企业。2007年11月,武昌车辆厂会同江岸车辆厂开始实施整体搬迁至江夏区大桥新区,并与南车集团旗下5家车辆厂整合成立中国南车集团长江公司。
(四)污水处理业
武汉市首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沙湖污水处理厂(原名为武汉市水质净化厂),位于武昌区中北路391号,占地面积83 334平方米,下辖东湖路泵站、水果湖泵站、八一路泵站,服务面积16.9平方千米,服务人口30余万,服务范围包括水果湖、珞珈山、卓刀泉、中南等区域。1990年10月投入一级处理运行,1993年12月实现二级处理运行,处理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
该厂分三期工程实施:一期工程于1985年动工,1993年完工;二期工程于1998年动工,2002年底建成运行;三期工程于2005年底完工后,污水总处理规模达到15万立方米/日。三期工程总投资约1.6亿元。该厂污泥处理工艺为重力浓缩、机械脱水法,有污水收集管涵11 688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