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中唐最重要的边塞诗人。受降城——唐代受降城有东、西、中三座,都是唐睿宗景云年间为抵御突厥而建的。这首诗写的应该是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西北。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另一个版本作“回乐峰”,即回乐县的山峰。夜晚,诗人独自登上城楼,朝南眺望。然而视野所及,只有高大的回乐烽矗立夜空,那烽火台前是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好似一片茫茫雪原。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2),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3),一夜征人尽望乡(4)。
[诗人简介]李益(748-829?),字君虞,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唐代宗大历四年(769)进士。他少有才名,曾经从军边塞,有漫长的军旅生活经历,写过不少边塞诗,以七绝著称,在当时流传广泛,常常被谱入管弦演唱。是中唐最重要的边塞诗人。
[注释]
(1)受降(xiáng)城——唐代受降城有东、西、中三座,都是唐睿宗景云年间(710-712)为抵御突厥而建的。这首诗写的应该是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西北。
(2)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另一个版本作“回乐峰”,即回乐县的山峰。
(3)芦管——笛子。
(4)尽——全。
赏析
久戍边地,思乡心切。夜晚,诗人独自登上城楼,朝南眺望。然而视野所及,只有高大的回乐烽矗立夜空,那烽火台前是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好似一片茫茫雪原。他低头叹息,俯瞰城下,皎洁的月色有如深秋的寒霜,更激起心中凄凉之感。这时,夜风吹来一阵呜咽的笛声,不知是哪座哨所的将士在借笛声倾诉无尽的乡愁。笛声幽怨,格外动人情怀。在这悠悠长夜,所有的将士都难以成眠,他们凭窗而立,朝着遥远的故乡怅然凝望……
诗歌前两句用对偶句式描写边地空寂的夜景,渲染凄凉惨淡的心境,后两句由月下笛声引出思乡之情,由景及情,婉曲自然。清冷的月色,幽咽的笛声,与忧伤的乡愁水乳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空灵凄恻、含蕴不尽的艺术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