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荀子言性论

孟子荀子言性论

时间:2023-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曰孟子、荀卿之言,其于圣人,皆一偏之说也。孟子大儒也,荀卿亦大儒也,是岂特开异门,故持曲辩哉?虽然,孟子之心,以人性皆如尧舜,未至者斯勉矣;荀卿之言,以人之性皆如桀跖,则不及者斯怠矣。则孟之言,合经为多,益故为贤乎。不坼不副,犹言顺产。

皇甫湜

论曰:孟子曰:“人之性善。”荀子曰:“其善者伪也。”是于圣人,皆一偏之论也。推而言之,性之品有三,下愚、中人、上智是也。圣人言性之品亦有三,可上、可下、不移是也。黄帝生而神灵,幼而徇齐;文王在母不忧,在师不烦;后稷不坼不副,克岐克嶷。之谓上智矣。齐桓公以管仲辅之则理,以易牙辅之则乱;子夏出见纷华而悦,入闻仁义而乐。之谓中人矣。越椒之生,熊虎之状;叔鱼之生,溪壑之心。谓下愚矣。是故有有生而恶者,得称性善乎哉?有生而善者,得称性恶乎载?故曰孟子、荀卿之言,其于圣人,皆一偏之说也。穷理尽性,惟圣人能之。宜乎微言绝而异端作,大义乖而偏说行。孟子大儒也,荀卿亦大儒也,是岂特开异门,故持曲辩哉?盖思有所未至,明有所不周耳。即二子之说,原其始而要其终,其于辅教化尊仁义,亦殊趋而一致,异派而同源也。何以明之?孟子以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性之生善,由水之趋下,物诱于外,情动于中,然后之恶焉,是劝人汰心源返天理者也。荀子曰:“人之生不知尊亲,长习于教,然后知焉;人之幼不知礼让,长习于教,然后知焉。”是劝人黜嗜欲求善良者也。一则举本而推末,一则自叶而流根,故曰二子之说,殊趋而一致,异派而同源也。虽然,孟子之心,以人性皆如尧舜,未至者斯勉矣;荀卿之言,以人之性皆如桀跖,则不及者斯怠矣。《书》曰:“唯人最灵。”《记》曰:“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动。”则孟之言,合经为多,益故为贤乎。

【活用语词】

1.一偏:片面,王守仁“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2.纷华:富丽,郭沫若“不接近一切的逸乐纷华”。

3.溪壑:形容贪欲,《北齐书》:卖狱鬻官,溪壑难满。

4.穷理尽性:探究万物之道。 出自《易经》。

5.思至:凝思而灵感现,《后汉书》: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

6.异派同源:流派各异,本源归一。多作“同源异派”。

7.心源:心性,元稹“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

【认知词语】 ①徇齐:敏慧。②坼副:剖割分娩。不坼不副,犹言顺产。③岐嶷yí:形容幼年聪慧。④曲辩:诡辩;详细辩驳,王充“虽审一事,曲辩问之,辄不能尽知”。

【文史知识】 ①选文出自《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六。②皇甫湜,字持正,唐代诗人,韩愈弟子。③“文王”句,援引《国语》:王在母不忧,在傅弗勤,处师弗烦,事王不怒。④“后稷”句,化用《诗经》:诞实匍匐,克岐克嶷。⑤易牙,厨艺胜绝,传说曾烹其子为羹以献桓公。《孟子》: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⑥“子夏”二句,形容羡慕富贵繁华,出自《史记》: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説,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⑦越椒,指楚国令尹斗越椒谋反被诛。⑧叔鱼,晋武公后人羊舌鲋,字叔鱼,任职司寇后,贪赃枉法,古代臭名昭彰的贪墨之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