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隱經陝西入四川去梓州柳仲郢幕府,先到望喜驛,登樓望嘉陵江水向東南流去,流向閬州。可是他在望喜驛却要告别嘉陵江,向西南到梓州去,背離他想東去的願望,表達了他的痛苦。含烟帶月,寫嘉陵江上烟霧迷漫、月色朦朧中景象更美,水更清澄。
望喜驛别嘉陵江水二絶〔一〕
嘉陵江水此東流,望喜樓中憶閬州〔二〕。若到閬州還赴海,閬州應更有高樓。
〔一〕望喜驛:在四川昭化縣南嘉陵江邊,有樓可望嘉陵江水東南流去。嘉陵江:源出陝西鳳縣,東南流入四川經望喜驛,再東南流經閬州,至重慶入長江赴海。
〔二〕閬州:在今四川閬中縣。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帶月碧於藍。今朝相送東流後,由自驅車更向南〔三〕。
〔三〕由:同“猶”。
這首詩有個自註:“此情别寄。”當指另有所寄。商隱經陝西入四川去梓州柳仲郢幕府,先到望喜驛,登樓望嘉陵江水向東南流去,流向閬州。他倘能順流而下,到了閬州,估計應有更高的樓,可望嘉陵江水再向東南流,流向重慶。他倘能到了重慶,估計還可以登樓東望,想像嘉陵江水流入長江後再東流入海,達到朝宗于海。這裏表達出他想望出峽歸朝廷的感情。可是他在望喜驛却要告别嘉陵江,向西南到梓州去,背離他想東去的願望,表達了他的痛苦。
馮注引徐逢源曰:“杜詩:‘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義山亦云然,當是川水之最清者。”含烟帶月,寫嘉陵江上烟霧迷漫、月色朦朧中景象更美,水更清澄。送碧水東流,自己却還是向西南去。寫碧水的可愛,更難爲懷。他説的“情有别寄”,當指有歸朝廷的想望吧。何焯評:“水必朝宗,人彌背闕,何地不魂摇目斷耶?”這首詩用連環寫法,從“望喜樓”到“有高樓”,兩“樓”字相應;從“憶閬州”到“到閬州”到“閬州應更”,三個“閬州”相應。在寫法上有特色,紀昀批:“曲折有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