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书·经籍志》

《隋书·经籍志》

时间:2023-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书·经籍志》是唐初魏征等人奉敕编撰的《隋书》中的一篇,著录了隋代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是先秦至隋学术的总汇,既反映了隋朝一代的藏书,又记载了六朝时代图书变动的情况,是继《汉书·艺文志》后,我国现存的第二部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在集部中,首列楚辞,次列别集,次列总集。所以,《隋书·经籍志》虽不是开创,却奠定了目录学中的如此分类,《四库全书总目》亦为如此。

《隋书·经籍志》是唐初魏征等人奉敕编撰的《隋书》中的一篇,著录了隋代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是先秦至隋学术的总汇,既反映了隋朝一代的藏书,又记载了六朝时代图书变动的情况,是继《汉书·艺文志》后,我国现存的第二部史志目录。

《隋书·经籍志》在图书分类方法上“取资于《七录》,师资于《七略》”(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同时继承了晋人李充《四部书目》的四分法,较早地运用了经、子、史、集四部类目进行图书分类。《隋书·经籍志》所采用的这种四分法,较之于《汉书·艺文志》的六分法有着明显的进步,这种分类法更为完整、更加切合实际,能客观地反映和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下图书发展的变化情况,是一种更为科学的图书分类方法。因此,这种图书分类方法在此后的公私图书分类中相继沿用了上千年,成为我国古典目录分类法的主流。

从辞赋学的意义上,《隋书·经籍志》的价值在于:

首先,辞赋著录的文献学意义。《隋书·经籍志》在集部中,首列楚辞,次列别集,次列总集。每部分列集名之外,又有“叙录”,述学术沿革,条贯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

楚辞既不是别集,又难称总集,所以单列一类。这一作法最早开始于晋代阮孝绪的《七录》,但其书已不存。所以,《隋书·经籍志》虽不是开创,却奠定了目录学中的如此分类,《四库全书总目》亦为如此。“楚辞”类共收书10部29卷。

别集收录437部4381卷。其“叙录”曰:“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辞人景慕,并自记载,以成书部。年代迁徙,亦颇遗散,其高唱绝俗者,略皆具存。今依其先后,次之于此。”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别集之沿革流传情况。

总集收录107部2213卷。其“叙录”曰:“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今次其前后,并解释评论,总于此篇。”这反映了“建安之后,辞赋转繁”的盛况,而其对总集编纂的记录,对不少赋集的载录,对辞赋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辞赋著录的目录学意义。由其著录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辞赋创作的繁盛,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对辞赋进行分类整理。从所收赋集来看,不仅有总集,如谢灵运撰有92卷《赋集》、崔浩撰有86卷《赋集》等等;还有类集,如《乐器赋》10卷、《伎艺赋》6卷、《献赋》18卷、《五都赋》6卷(并录张衡及左思撰)等等。

再次,辞赋著录的文学史意义。魏晋南北朝是辞赋的大发展时期,辞赋之发展,既有文士的重视与努力,也与帝王的提倡扶持有关。梁武帝既创作有《围棋赋》,又编《历代赋》10卷,宋明帝亦有《赋集》40卷。由著录可见,当时音译注本层见叠出,如“二都赋音一卷,李轨撰。百赋音十卷,宋御史褚诠之撰”,“杂赋注本三卷”等等,这说明读赋作赋者众多,史曾载左思《三都赋》出,人们争相抄阅,“洛阳为之纸贵”,看来并不一定是虚言。另外,著录中有赋图类著作“杂赋图十七卷”,虽然已亡,但可以推知这应该是某些赋作的写意图,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辞赋多元化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