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积高(1925—2001),湖南衡阳县人,出身于“清寒的书香门第”,从小生活在较好的文化氛围里。1948年毕业于长沙国立师范学校,到衡阳私立含章中学(1953年改为衡阳市立第八中学)任教,1956年调入长沙师专中文科任教,1958年长沙师专合入湖南师范学院(后改为湖南师范大学)。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历任含章中学校长、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湖南文学会副会长、古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赋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马积高曾说:“我的学术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开展,一是早年留意辞赋”,著有《赋史》、《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等论著;“二是元明清三代学术思想与文学的关系”,著有《宋明理学与文学》、《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等著作。他熟悉史学,精通音韵训诂之学,学殖深厚,识见宏通。吴龙辉在《追忆马积高先生》中评价他:“学风纯正而思想活跃,功底扎实而目光敏锐,在从容不迫的论述中流露出雄深雅健的骚心史笔。”
《赋史》写成于1983年,198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
第一,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赋史”,被誉为“千古赋史第一部”。中国古代的赋论在论述相关问题的时候,也有对历史的勾勒与描述,如《文心雕龙·诠赋》对先秦到魏晋赋的论述,张惠言《七十家赋钞序》对《诗经》到庾信赋体源流的追溯,都具有“史”的性质,但不是专门的史著。我国文学史的系统研究与撰述开始于20世纪初,研究辞赋历史的著作,主要有陈去病写成于1927年的《辞赋学纲要》、金秬香的《汉代词赋之发达》(商务印书馆,1938)、陶秋英《汉赋之史的研究》(中华书局,1939),但陈著只写到唐宋赋,其他两部只局限在汉代,都不是通史。
据《赋史》“后记”所言,有两位前代学者曾有意于“赋史”的写作,一是骆绍宾,一是游国恩。前者在湖南大学任教时“曾编过《赋史》讲义,然仅及汉代而止”;后者曾声明要写一部赋史,但他“除发表过一些有关《楚辞》的论著外,仅发表过《司马相如传》,赋史似乎并未动手”。1985年,高光复写成《赋史述略》(其“后记”写于“1985年夏日”),1987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但高著一是完成时间晚于马著,二是高著9章有8章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赋,只有1章简略地论述了“唐以后赋的流变”。
马积高的《赋史》则以12章47万字的篇幅叙写辞赋发展的历史。其中“导言”论赋的形成、流变及文学史地位,第二章论“先秦辞赋”,第三、四两章论“汉赋”,第五、六两章论“魏晋南北朝赋”,第七、八两章论“唐五代赋”,第九、十两章论“宋元赋”,第十一、十二两章论“明清赋”。所论历史脉络清楚,各时代论述均衡、充分,论及各时代重要作家作品,注重作家作品的艺术分析与文体传承。因此,本书作为“千古赋史第一部”,当之无愧。
第二,《赋史》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观点。作者不是对辞赋发展的历史进行一般的、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对辞赋文学进行了理性思考,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比如什么是辞赋,这是研究首先遇到的基本问题,看似简单,实甚复杂。因为前人早已根据诗经、楚辞、汉赋下过不同的定义。作者没有从前人已有的定义出发,而是下大功夫全面考察了自先秦至清代的赋作,从而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认为,《汉书·艺文志》的“不歌而诵谓之赋”具有合理因素,但弊在太滥;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的“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的定义也并不适合于所有的辞赋作品。他在通盘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赋的形成主要有3种不同途径:(1)由楚辞演变而来的骚体赋;(2)由《诗》三百篇演变而来的诗体赋;(3)由诸子问答和游士说辞演变而来的文赋。在以后的流变中,骚体赋和诗体赋变化较少,而文赋有逞辞大赋、抒情小赋、骈赋、律赋、新文赋等嬗变。全书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展开论述的。这个观点也得到学界的充分接受,影响很大。比如曹明纲《赋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对赋的分类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郭建勋《辞赋文体研究》(中华书局,2007)也采纳了这一观点。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给人以启示。马积高《赋史》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不仅仅因为它是第一部真正的辞赋通史,提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学术观点,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的方法问题。在论述辞赋的发展历史时,作者没有仅仅对辞赋本身作静态描述,而是把它放在文学史、学术史、文化史的广阔背景下来加以考察、定位,并力图找出它与文学、学术、文化发展的某些共同规律,研究涉及历代各种文体、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文化思潮乃至宗教、音乐、地理、风俗等许多方面。
马积高的《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是傅璇琮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的一种,书成于1997年,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本书用7个专题概述了历代辞赋及研究,为上编:一、什么是辞赋和辞赋研究的范围;二、先秦两汉辞赋的兴盛、存疑和研究;三、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存疑与研究;四、唐五代辞赋的渐变、存疑与研究;五、宋金元辞赋与研究概况;六、明清辞赋与研究概况;七、现代辞赋研究。又用4个专题评介辞赋要籍,为下编:一、辞赋总集;二、收录辞赋的著名文学总集;三、古今赋话(附赋论选);四、现代中外赋学论著。又以“赋学书目举要”作为全书的附录。本书既有对历代辞赋创作与研究的客观描述,又有精彩分析与精辟论断,是研究辞赋文学的重要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