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昉、宋白、苏易简等奏诏纂辑,共1000卷。李昉(925—996),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入宋,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宋真宗令其主编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历久不衰。
《文苑英华》的编修始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初稿完成于雍熙三年(987年)十二月,一直没有刊印,几经编选、复校,直到南宋中后期才由周必大主持进行了校勘完善,并加以刊刻印行,现在所见到的最早的《文苑英华》刊本,即宁宗嘉泰元年(1201年)开雕,嘉泰四年(1204年)完成的周必大校本。
本书为承接《文选》而辑,上起于南朝梁末,下至晚唐五代,作家2200人,诗文作品约2万篇,所收唐代作品最多,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九。分类略仿《文选》,分为38类,叙次亦首赋次诗等,某些类别有增有并,如将七体、问答体、设论体、骚体合并成“杂文”。
此书编纂的目的是“撮其精要”,编选上并没有明确的收录标准,尽量追求“多”和“全”。不仅对各代各个时期诗、赋等进行收录,还兼顾各种不同的风格,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诗文的发展流变过程。在文章的收录上还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度,兼收并蓄。
《文苑英华》对保存、保护隋唐五代的文学作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给后人留下的许多文学批评史料,被分类集中在一起,可以直接按类研究唐代以前及唐代文学批评现象。另外,它对文学作品的辑佚很有价值。早在南宋朱熹时代,就有人注意使用《文苑英华》进行零星的辑佚工作,宋人编订唐人文集,所据资料往往与《文苑英华》来源有所不同,文字互有差异,可以相互比勘,订正讹误。同时依据《文苑英华》所著录的诗文,可以反映出某些作家文集版本的产生与流传情况。
《文苑英华》赋类共收作品1362篇,其中先唐赋13篇,余皆唐人之作。“杂文”类收先唐5篇,余25篇均唐人作。
现存的《文苑英华》,有宋刊本(残本),即南宋周必大校勘本,存于北京图书馆;明抄本(残本),也存于北京图书馆。最新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66年版的《文苑英华》影印本,共6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