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的动植物故事可分两类:一类是幻想性的动植物故事,一类是寓言性的动物故事。在幻想性的动植物故事中,《乌鸦叫不吉利、松树死后皮腐心不烂和母骡不下儿的故事》《鸡狗饮水何以与众不同》《狼与绵羊》和《青蛙娶媳妇》四则比较有代表性。
流传于兰坪、维西地区的《乌鸦叫不吉利、松树死后皮腐心不烂和母骡不下儿的故事》中说:
相传干衣布[39]天神是金口玉言的。他说风成雨,说出的话都无不灵验。
开天辟地后的一天,干衣布天神骑一头母骡下凡,游览人间美丽的山光水色。当他来到一处翠绿的森林中时,浑身感到疲倦,就把母骡拴在路旁的一棵松树上,在草坪上睡起觉来。他刚一睡着,一只乌鸦飞落到拴着母骡的那棵松树上,“哇呀、哇呀”地叫唤起来,惊得母骡挣断缰绳逃跑了。干衣布天神醒来看到这情景,生气极了,起身对乌鸦骂道:“你这个多嘴的乌鸦一叫就不吉利!”又对松树骂道:“你这棵松树以后死了,应该皮腐心不烂!”又追着母骡骂道:“你这头惊心的母骡,应该不下儿地替人驮东西!”
后来,乌鸦一叫人们就讨厌,认为是不吉利的预兆。松树死了几十年,皮腐心不烂,人们就从腐树心里砍松明子点火用。母骡子不生儿了,可是,它驮起东西来,力气比马都大哩。[40]
这则动植物故事,是普米族先民以天神的名义对现实生活中的乌鸦、松树和母骡的特性加以形象化的一种说明。因为普米族生活在边远的山区,周围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对司空见惯的乌鸦多嘴的特性感到厌恶,对它产生了不高兴的心理。母骡是他们用公驴配母马后繁殖出来的杂种,其本身的特性是力大不下儿,擅驮东西,是人们喜爱的一种牲畜。松树皮腐心不烂的特性,是由松油凝聚于树心成了松明造成的,松明又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照明燃料。为此,正如费尔巴哈在其《宗教本质讲演录》中说的,“把客观的本质看做主观的东西,把自然界的本质看做有别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看做有别于人的、非人的东西,——这就是上帝,这就是宗教的本质,这就是神秘主义和思辨的秘密”[41],所以,这则故事中的“天神”,实际上是普米族先民生活经验的一种艺术反映。
流传于宁蒗县永宁普米族地区的《鸡狗饮水何以与众不同》中说:
上古万物都会说话的时代,地上没有沟渠、河流,水都汇集在低洼地方。人畜为了躲避水患,都住在安全、干燥的山上,喝水要从山上走下来,很不方便。
有一天,人想了个办法,他把牲畜召集起来,商量开沟引水上山的事,大家都同意了。开工的那天,牛、马、猪和羊都来了,唯独不见狗和鸡前来。人领着牛马猪羊去开沟,牛拉土,马驮石、猪拱泥、羊拖土块,经过千辛万苦,人和牲畜们终于开出水沟,把水引上山来了。
在流水汇集的水塘边,大家高兴极了,有的喝水,有的洗身子,十分热闹。这时,狗和鸡也来了,它们看见满塘的清水,很想上前饱喝一顿,但又想到它们没有参加劳动,只好躲在一边看着。过了一会儿,狗忍不住渴,就上前把嘴伸进水里,却被人和牲畜看见了,大家斥责它为何不参加劳动而前来喝水,狗申辨说它只是洗舌头,不喝水。这时,鸡也渴不住了,它也上前把嘴伸进水里,人和牲畜又看见了,大家照样斥责它为何不参加劳动而前来喝水,鸡也申辩说,它只是洗洗嘴巴漱漱口,不喝水。为此,到现在,那些参加劳动的人和牲畜喝水时大口大口地喝,唯独狗和鸡与众不同,狗喝水时用舌头舔,鸡喝水时伸着脖子。[42]
从这则动物故事反映的思想内容上看,普米族人民把狗和鸡喝水的特性演绎成在人召集下进行的一次开沟引水工程,不参加人和牲畜一起劳动的狗和鸡在引到了水后,又不顾大家的斥责,厚着脸皮前来喝水的不劳而获的故事,影射了人世间少数不劳而获的人,歌颂了多数热爱劳动的人民,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从这则动物故事所表现的艺术手法上看,普米族人民把人赋予家畜的特性加以表现,反映了其半农半牧社会的生活特色。
流传于兰坪县通甸乡德胜普米族地区的《狼与绵羊》中说:
狼最喜爱吃绵羊,为什么呢?其中有个故事。有一天,狼走到牛身边,看到牛的高大身躯,心想着它有什么本事,便试探着说:“牛大哥,我要把你吃掉,你有啥子办法呀?”
牛瞪了狼一眼,说:“你不见我头上长有角吗?我一挑就可以划开你的肚子。”说完把一大块土撬出好远。狼一看,惊骇得一溜烟逃走了。
狼又走到马身边,看到马也很高大,心想看它有什么本事,便试探着说:“马大哥,我要吃掉你,你有什么办法呀?”
马听了后,两个大鼻孔一喷,说道:“你先看那个树桩桩。”说完一脚蹬向那个树桩桩,树桩被连根蹬断了。狼看到后,像老鼠似的逃跑了。
狼又来到猪面前,它看到猪没有牛马一样高大,就摆出一副傲慢的派头说:“嗨!老黑猪,我要吃掉你,你有什么办法?”
老黑猪竖起耳朵,瞪起小眼睛说道:“你没见我嘴里长着牙,我尖声一叫,我的主人会立刻用弓箭射死你。”
狼不以为然,仰头看看是否有拿弓箭的人。它看到不远处的大树下坐着一个人,手里摆弄着一件东西,于是只好走开了。
狼又走到山羊旁边,见山羊头上也长着一对可怕的尖角,便笑眯眯地问道:“我要吃掉你,你有什么方法对付我吗?”
山羊回答说:“我没有对付你的方法,可我是受主人保护的。”狼看到有人拿弓箭守在那里,只好又走了。
狼又走到绵羊旁边,仰头对绵羊说:“老羊,我要吃掉你,你有什么对付我的办法?”
老实的绵羊对狼说:“我有四条腿,我会朝下跑呢!”
绵羊的这句话,正合狼的心思。它对绵羊说:“那你就跑吧。”绵羊掉头就跑,一直跑到涧底,狼追了下去,就把绵羊吃掉了。[43]
这则动物故事中,牛与马拿出真本领进行反抗,没有被吃掉,猪和山羊无本领,但以牧人的保护条件来威胁狼,也没有被吃掉,唯独无本事的绵羊,没有利用牧人的保护力量来对付狼,反而把自己往下跑的弱点告诉给了狼,结果被狼吃掉了。故事一方面向人们解释了狼爱吃绵羊的现象,另一方面,又警示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在凶恶的敌人面前,有本领的就用本领来反抗,没有本领的就用智谋来反抗,如果不用本领、智谋反抗,反而向敌人暴露自己的弱点,就会像故事中的绵羊一样被狼吃掉的哲理。
这则动物故事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牲畜拟人化的手法,同样反映了普米族半农半牧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关系。流传于兰坪县河西乡普米族地区的《青蛙娶媳妇》中说:
很早以前,山里住着一位年近半百、无儿无女的老妈妈,过着孤独贫困的生活。有一天早上,她离家去背水,刚到水潭边时,从树上跳下一只青蛙落到她的怀中。老妈妈看到这情景后,内心发起愁来,认为这是个不好的兆头,便丢掉青蛙,水也不背就跑回家去了。
她刚到家,就听见门外有人“阿妈!阿妈!”地叫唤着她。她奇怪了,自己没有儿女,是谁在叫唤她“阿妈”呢?她走出门一看,原来不是什么人,而是她背水时跳进她怀里的那只青蛙,她心神不安地问青蛙从哪里来,要找哪一家?青蛙对她说,自己是她的儿子,就是来找她的。老妈妈听到后,心想拒绝青蛙,但转念一想自己没有儿女,这只青蛙又会讲人话,一定有大本事,于是就同意青蛙做自己的儿子。
青蛙到家后对老妈妈说,不要怕家中贫穷,她需要什么东西尽管对它说。老妈妈对青蛙说,她需要的东西很多,但首先需要的是茶叶。青蛙听了后,一下就不见了。
青蛙来到屋后的马路边,在一块大青石上睡起觉来。过了一阵子,有一队财主家的马帮过来了。当这队马帮从大青石下走过时,青蛙就跳到其中一匹驮有茶叶的马驮上,“哇哇哇”地欢叫了起来。马锅头[44]看到这情景后,认为兆头不祥,急忙把马背上的茶驮子推翻在路上,赶着马帮逃走了。这时,跳到一旁的青蛙脱了蛙皮,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把那驮茶叶背回家门口,又穿上蛙皮变成了一只青蛙,高声叫老妈妈开门拿茶叶。后来青蛙又从财主家马帮那里弄来了大米和布匹,家里的生活富裕起来了。
有一天,青蛙对老妈妈说,它要去娶财主家的姑娘来做媳妇。老妈妈说,你是青蛙,怎么能娶到财主家的姑娘呢?青蛙不以为然,一下就不见了。
青蛙来到一家财主的房头板上,面朝大门“哇哇哇!我要娶个媳妇”地叫唤起来。财主家的大姑娘首先听到叫唤声,出门看时,见有只青蛙在房头板上朝她叫唤着。吓得她赶忙跑进了家。二姑娘跑出来看时,同样吓得跑进了家。最后,三姑娘跑出来一看,觉得很奇怪,心想,一只青蛙能够说人话,一定是只不平常的青蛙。于是问青蛙为什么前来叫唤,青蛙说,要娶她做媳妇。三姑娘听了后,进家把这事告诉给正在睡觉的老财主。老财主听了后,跑出来骂道:“呸!妖蛙,住你的臭嘴,滚开吧,不然老子就射杀了你。”青蛙对财主笑着说:“你快把三姑娘嫁给我,不然我就要哭了。”老财主大骂道:“你哭有老子屁相干,不吉利的东西,快滚开吧!”
青蛙于是“哇哇”地大哭起来,弄得转眼间乌云密布,平地起风,下起了倾盆暴雨。大水淹到了财主家的门槛,并“哗哗”地往上涨着,把财主吓坏了。财主马上走出家来对青蛙说,愿意把三姑娘嫁给它,请它不要哭了。青蛙停止了哭,暴风雨也停了,云开雾散见太阳了。这时,财主什么也不说,转身走进家去了。青蛙大声问道:“你不嫁姑娘了吗?不嫁,老子要笑了。”财主在家里骂青蛙:“你笑有老子屁相干,不吉利的东西,快滚!”青蛙于是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赤日千里,大地上的水都被太阳晒干了。财主家里没有水,人们渴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着。财主忍不住,走出门来对青蛙说:“不要笑了,渴死我家里的人了,这次我把姑娘嫁给你算了。”青蛙听了后,收住了笑,马上又没有旱情了。可是,财主又不动声色了,青蛙又问财主:“你嫁不嫁?不嫁老子要跳舞了。”财主恶狠狠地回答说:“你有力气就跳吧!”青蛙于是在房头板上跳了起来,随着它的舞步,大地马上晃荡起来,把财主家的房头板也晃掉下来了。财主心想,不嫁给它实在不行了,就趴在地上对青蛙说:“不要跳了,这一次一定嫁给你了。”青蛙收住了舞步,大地马上平稳下来了。
财主把三姑娘嫁给了青蛙,但心不死。分别时,让人给三姑娘的坐马上驮了口石臼,暗地教三姑娘到半路后,设法把青蛙抓进臼中罩住,然后转回家来。三姑娘和青蛙走了一段路后停下来休息,趁青蛙不注意,三姑娘用石臼把它罩在地上,骑着马跑回了家。当三姑娘高兴地走进自家门槛时,只见石臼已在院坝中,青蛙在一旁叫道:“岳父,把你的石臼收回家吧!”财主和家里的人一看,都惊呆了。但财主的心还不死,又让人给三姑娘的马上驮了副石磨,暗地又教她到路上后,设法把青蛙抓进磨中磨死,然后转回家来。三姑娘和青蛙走了一段路后,停下来休息,她又趁青蛙不注意,把石磨卸下马背,把青蛙抓进磨眼中磨着。磨了一阵,青蛙不见了,她以为把它磨死了,就骑上马往家跑。当她走进自家的门槛时,只见磨盘已在院坝中,青蛙在一旁叫道:“岳父,把你的石磨收回家吧!”财主和家里的人看到后,再次惊奇极了。财主看到总是整不死青蛙,就让人拿了丰厚的礼物给三姑娘和青蛙驮上马,打发他们走了。
有一次,人们举行三天的赛马会,青蛙让三姑娘打扮起来前去参加。三姑娘到会上后,看见有个英俊的小伙子骑着一匹枣红骏马出现在马队的后面,一下就驰到马队前头,得了第一名。赛完马后,这个小伙子来到三姑娘面前下马,问长问短,然后就不见了。当天晚上,三姑娘到了家,青蛙对她问起这件事。三姑娘知道里边有疑问,准备暗地试探一下虚实。第二天,青蛙又让三姑娘去观看赛马会,三姑娘到半路上后,转回家来偷看青蛙,从门缝里看见青蛙把蛙皮脱在床上,变成前一天那个漂亮的伙子,准备去参加赛马会。三姑娘趁机推门而入,一把抓住床上的蛙皮,丢进火塘里烧了。
从此,这个小伙子就不变成青蛙了。他和三姑娘一起,照料着老妈妈,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45]
这个故事虽然是以艺术手段虚构而成的,但其内容是有现实针对性的。自普米族进入半牧半农的社会以后,村寨头人和财主对人民愈来愈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但人们又对统治者、剥削者无可奈何,于是,他们以青蛙为素材,赋予青蛙以超自然的神性人格,通过它去抨击头人和财主狡猾、贪婪、凶恶、残忍的本性,表达人民抑富济穷的愿望,歌颂忠贞的爱情。三姑娘虽然曾经屈服于父亲的压力,对青蛙伙子进行了种种迫害,但最终仍然爱上青蛙伙子,与他成了一家,过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同样是符合人民的爱情观的。作品中青蛙的形象,是一个心地善良、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劳动人民的形象。
在艺术上,作品的语言朴实无华,并有许多很富有个性的表达,故事情节的发展一环扣一环,而且作品把物的人化和人的神化结合起来去展开,去塑造人物,让青蛙具有活生生的人的性格,当他变成人后,又做出人所不能做的神奇的事情,所以让人读(听)起来饶有兴味。
这篇动物故事,很像藏族动物故事《青蛙骑手》。《青蛙骑手》与《青蛙娶媳妇》不同的是:前者养青蛙的是两个穷夫妇,赛马会上有喇嘛,青蛙伙子的皮被烧后,由于他没有完成神要他做到人间没有贫富、没有官家压迫老百姓、筑一条从藏族地区通往北京的路的任务,因而致死。其余在人物、情节、主题、内容等方面二者基本一样。从这些情况看,《青蛙娶媳妇》显然是从藏族地区流传到普米族地区的。
青蛙型的故事,汉、彝、白等民族都有,但为什么这些民族的青蛙型故事没有在普米族地区流传,而藏族的《青蛙骑手》却为普米族群众津津乐道,广为流传呢?这是因为历史上藏族和普米族的先民共同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同一区域,秦汉以后,又在甘、青、川、滇先后毗邻而居,半牧半农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极其相似,信奉的都是喇嘛教。这些地域的、经济的、宗教的原因,使藏族和普米族在文化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所以,藏族的文学作品一旦传入普米族地区,就很容易被群众所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