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①。
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②。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③。
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④。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⑤。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诗人简介]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江南望族,祖陆逊、父陆抗均为东吴重臣。陆机少为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陆机与弟入洛阳,得张华赏识,名动一时。“八王”乱起,为赵王司马伦参军,后依成都王司马颖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惠帝太安三年(303),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兵败被杀。陆机天才秀逸,文名卓著,诗风华丽繁缛,被誉为“太康之英”。与弟陆云合称“二陆”,与潘岳并称“潘陆”,世称“潘江陆海”。明人张溥辑有《陆平原集》。
[注释]①总—持,执。辔(pèi)—马缰绳。长路—指赴洛之路。密亲—近亲。②世网—尘世的罗网,指官事。婴—缠绕。③永叹—长叹。遵—循,沿着。渚(zhǔ)—水中小洲。遗—留。津—渡口,亲人分别之处。④纡馀(yū yú)—迂回曲折。林薄(bó)—草木丛杂而生之处。杳(yǎo)—幽深。阡眠—即“芊绵”,茂密。⑤哀风—凄厉之风。中夜—半夜。流—吹过。更(gēng)—经过。
赏 析
陆机出身三国东吴之名门,吴亡后于西晋太康十年(289)与弟弟陆云离开家乡赴洛阳出仕。《赴洛道中作》两首便作于出仕途中,记行旅之思。本篇为第一首。
诗歌开头交代诗人悲伤地辞别亲人,开始漫漫长路。接着用一句感慨的问答抒发身不由己而无能为力的痛苦:尘世如一张大网紧紧缠缚,令人窒息和压抑。在这样黯淡的情绪里,诗人叹息着北行,却把念念不舍的眷怀纠结于南津。“行行”叠用,暗含旅途久远和行程凄苦之意:行走在渺无人烟的荒冷之地。
接下来是精彩的景物描写,精彩之处在于以景渲染情,情与景互相生发,相得益彰。诗人心思低沉,所见无非忧愁,而令人惊悸的景物正烘托了愁苦之心。山野川泽迂回曲折,草木林莽幽深茂密,这正是诗人纠结不安的心态的映射;深深的谷底传来阴森的虎啸,高高的树颠有凄厉的鸡鸣,如此不安的声响更加扰乱诗人的心绪;半夜里哀风袭人,孤寂的野兽经过身边,令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这些恐怖的景物,不仅是现实中的险恶,也象征了此番赴洛阳出仕的前途渺茫、吉凶难料,怎能不让人心思难安、惴惴不宁?
结尾重申深沉的忧思纠缠郁结,难以排遣。诗人不时久立,眷望故乡,顾影自怜。
陆机被尊为“太康之英”,是太康诗风的代表,备受后人推崇。其诗重视辞采的华美,讲究对偶,本篇“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颠”都是刻练工整的排偶句。陆机在《文赋》中主张“诗缘情而绮靡”,既要情感深挚又要文辞精美,这首诗正是其文学观的映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