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仙诗(其一)

游仙诗(其一)

时间:2023-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晋末年战乱爆发前夕,郭璞躲避江南,历任宣城、丹阳参军。蓬莱,海中仙山。意思是自己的隐逸更高于伯夷、叔齐。诗人选择的当然是后一种,在他看来,荣华富贵不值得荣耀,还不如托身于蓬莱这样的仙山,脱离尘嚣生活。接下来,诗人以庄子、莱氏妻自比,流露出对仕途凶险的担忧,同时又流露出想过与他们一样高蹈隐居的生活。诗人进一步说明隐逸的有利之处,决心远离尘世,高蹈风尘之外,退隐的志向比伯夷、叔齐还要坚决。

郭璞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蕃羝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诗人简介]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他博学多闻,精通阴阳卜筮等术。西晋末年战乱爆发前夕,郭璞躲避江南,历任宣城、丹阳参军。晋元帝时期,升至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又任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而被杀,时年49岁。事后,郭璞被追赐为“弘农太守”。 郭璞是堪舆学开山鼻祖,著有《葬经》《三命通照神日经》《玉昭定真经》等;又是训诂学家,曾对《三苍》《楚辞》《子虚》《上林赋》等作注,今《辞海》《辞源》上到处可见郭璞注释;还是易学家,写易书三十余部;此外还著有儒家著作和道家著作《毛诗拾遗》和《夏小正注》,这是道教和儒家思想相融合的经典。

[注释]①京华—京城。游侠窟—游侠活动的场所。这句是说京城是游侠出没的场所。隐遁—指隐居的人。遁,退。栖—在山林居住。这句是说山林是隐者居住的地方。②朱门—豪贵之家。何足荣—有什么值得荣耀的?未若—不如。托蓬莱—托身仙山,指归隐。蓬莱,海中仙山。③挹—斟。冈—山。掇—拾。丹,指丹芝,又叫赤芝。荑,凡草之初生通名荑。丹荑—初生的赤芝。据《本草》,芝是灵草,吃了可以长寿。这两句是说渴了到水源掬饮清波,饿了登山采食灵芝。④灵溪—水名。《文选》李善注引庚仲雍《荆州记》:“大城西九里有灵溪水。”潜盘—隐居盘桓。登云梯—指出仕。⑤漆园吏—指庄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尝为漆园吏,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周笑谓楚使者曰:子亟去,无污我。”即所谓“傲吏”。莱氏—指老莱子。逸—隐逸。《列女传》记载,老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后应楚王之约,准备出来做官。妻子劝告他说:“你今日食人酒肉,受人官禄,明日就会被人制约,难免于祸患。”老莱子听从,继续过着隐逸的生活。⑥进—指仕进。保—保持。这句说,只有潜龙才能表现出龙的品德。退—指避世。藩,篱笆。羝,壮羊。触藩羝—《周易》:“上六,抵羊触藩。”这两句是说只有安心作潜龙的人,在行动上才能保持作“见龙”的自由,否则只知仕进,结果必然像“羝羊触藩”那样,碰得头破血流。⑦高蹈—远行。风尘—人间、尘世。谢—辞。夷齐—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之子,曾互相推让王位,逃到西伯昌(周文王)那里,当武王伐纣时,又义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结果饿死在山上。这两句是说辞别伯夷、叔齐而去,完全超乎尘世之外。意思是自己的隐逸更高于伯夷、叔齐。

赏 析

本诗属于作者《游仙诗》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对隐居之人的描写,表示对世俗生活的蔑视和对退隐山林的向往。

诗歌开篇就描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在京城中聚居的,雄心壮志希望做一番事业;一种是在山林中隐居避世的。诗人选择的当然是后一种,在他看来,荣华富贵不值得荣耀,还不如托身于蓬莱这样的仙山,脱离尘嚣生活。接下来四句具体描写隐士的生活,他们临近水源舀取清澈的水,爬上山岗拾取初生的丹芝,以此来延年益寿。住在灵溪水边,可以隐居盘桓,何必要致身青云之上、出仕求取富贵呢?在这里,诗人彻底否定那些汲汲于功名利禄之人,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诗人以庄子、莱氏妻自比,流露出对仕途凶险的担忧,同时又流露出想过与他们一样高蹈隐居的生活。这与当时政治环境险恶有很大的关系,文人稍有不慎,就会招致杀身之祸。诗人认为归隐可保持正中之道,出仕就会像“羝羊触藩”那样,碰得头破血流。诗人进一步说明隐逸的有利之处,决心远离尘世,高蹈风尘之外,退隐的志向比伯夷、叔齐还要坚决。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理想。全诗富于文采,词旨清华,暗用典故,引用庄子的事迹和《易经》的思想,体现了当时文坛玄言诗兴起的时代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