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朱彝尊
题考:唐李白《劳劳亭》诗云:“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杜甫《题新津北桥楼》诗云:“白花檐外朵,青柳槛前梢。”本词名大概来源于此。宋杨万里有诗云:“天欲做春无去处,只堆浓绿柳梢头。”因而该词调又名《早春怨》。
作法:本词调共49字。上阕的六句都是四字句,其中前三句都是平起仄收,第一字都可平仄不拘,第二句不用韵。第四、第五两句为四字对句,无需协韵。最后一句协韵,与前两句一样第一字可平仄不拘。下阕换头,首句为六字。第二句为上三下四的七字句。以下三句与上阕相同。
障羞罗扇,花时犹记,这边曾见。曲录⑴栏杆,玲珑⑵窗户,也都寻遍。
●○○▲ ⊙○○● ●○○▲ ⊙● ○○ ⊙○ ○● ⊙○○▲
两峰依旧青青,但不比、眉梢平远。第一难忘,重来崔护,去年人面⑶。
⊙○⊙●○○ ●⊙● ○○○▲ ⊙●○○ ⊙○○● ⊙○○▲
注释:
⑴ 曲录:将木刻为曲折型。
⑵ 玲珑:指窗格雕成花型图案空明透亮的样子。
⑶ 重来二句:据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崔护于清明节独自到城南踏青,见一所住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便叩门求饮。一女子开门纳崔进室,送以杯水。女子非常美丽,眉目含情。第二年清节,崔护旧地重游,见门墙如故而女已锁门他往。崔护帐然若失,题诗于门上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评析:这首词写的是对一位女子的怀念,而这位女子是作者在一次春游中偶然遇见的。在这次春游中,作者看见她一脸娇羞,用罗扇相遮,不禁心生爱慕。这次巧遇让作者割舍不下,于是故地重游,希望能够再见到这位女子。可是无论是曲录阑干,还是玲珑窗户,作者都找遍了,依然不见那位女子的行踪。远处的两座山峰依然青黛宜人,却哪里比得上那位女子的眼睛更含情脉脉呢?这种感情,这种苦涩的回忆与怅惘,大概就是当年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伤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