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黄庭坚
题考:本词调一名《上阳春》。上阳本为唐代宫名,《唐书·地理志》记载:“东都上阳宫,在禁苑之东,东接皇城之西南隅,上元中置,高宗常居以听政。”至武后时期,进行了修缮扩建。到天宝年间的时候,上阳宫逐渐被废弃。《上阳春》的调名出自禁中,应该是在开元之前的。至于什么时候演化而成了《蓦山溪》,却已经不可考证了。
作法:本词调共82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第一句为四字,平起仄收起韵。第二句为五字,协仄韵。第三句也是五字,仄起平收。第四句为七字,句法上要求上三下四,上三字平仄不拘,但以用仄平平为佳。第五句为四字,第六句为五字;也可以五六两句合为九字句。第七、第八两句都是三字句,协仄韵。第九句为五字,协韵。
鸳鸯翡翠⑴,小小思珍偶。眉黛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袅袅,恰近十
⊙○⊙● ⊙●○○▲ ⊙●●○○ ●⊙⊙ ○○⊙▲ ⊙○⊙● ⊙●●
三余⑵,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 ○⊙▲ ○⊙▲ ⊙●○○▲
寻芳载酒,肯落他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⑶。心期得处,每自不
⊙○⊙● ⊙●○○▲ ⊙●●○○ ●⊙⊙ ○○⊙▲ ⊙○⊙● ⊙●●
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 ○⊙▲ ○⊙▲ ⊙●○○▲
注释:
⑴ 翡翠:一种鸟,雄者赤羽,名翡;雌者青羽,名翠。翡翠和鸳鸯一样,平时都是雌雄在一起的。
⑵ 娉娉二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娉娉袅袅,形容身段窈窕美丽。
⑶ 绿成阴句:相传杜牧有诗《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荫成叶子满枝。”这里以青梅结子比喻自己旧恋女子已经身属他人。
评析:这首词词题又名“赠衡阳妓陈湘”,是一首赠别之作,当作于作者晚年贬官南迁的途中。黄庭坚在人生的最后十年,一再遭到贬谪,流徙于四川、湖广一带。由于数次贬谪、仕途坎坷,黄庭坚产生了对人生不能自主的感慨,也就是这首词中的“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
上片起首两句写道鸳鸯和翡翠,把陈湘妙年怀春的内心活动揭示出来了。接下来的“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以远山秋波,比喻陈湘的眉清目秀。再往下的几句以春花的娇嫩鲜艳来比喻陈湘的年轻貌美,不着痕迹地化用了杜牧《赠别》中“娉娉嫋嫋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含蓄而婉转地把陈湘的婀娜身段、锦绣年华勾勒了出来。其中“透”、“瘦”和“愁”三个字分别写出陈湘的情窦初开、腰肢苗条和多愁善感。可谓艳而不冶,媚而不妖,清丽纤巧,情韵兼胜。
下片“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写作者结识陈湘,争先恐后。急于谋面、一倾积愫的感情溢于言表,这里虽没说倾慕,但对陈湘的爱恋之情却表现得非常完满。接下来,作者对后约无期、以后美人归属他人表示担忧和怅惘。这里又化用了杜牧《叹花》诗中“绿叶成阴子满枝”的句子。作者不写分别时的执手相看泪眼,而是遥想别易见难,聚少离多,待到再次相逢的那天,恐怕是花已凋零、叶已成阴、子已满枝了。这“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馀”相呼应,低回婉转,一往情深,显得非常真挚深沉。“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更是把离别之情深化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最后以柳喻人,千里之外,再也看不见了,作者还在痴情地回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