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于襄阳书(韩愈)

与于襄阳书(韩愈)

时间:2023-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这是韩愈写给山南东道节度使于襄阳,求他引荐的信。于襄阳位高权重,是故韩愈两次上书,希望给予自己以提拔。他在文中议论了先达之士和后进之士相互依存之后,紧接着便称颂于襄阳抱不世之才的功业,却后继无人,作者用“请自隗始”的典故,大胆地吐露出毛遂自荐的要求。这是全文议论的基点。士人能够享大名,显达于当世的,没有不靠负有众望的前辈引荐的。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1〕,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2〕、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3〕?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4〕。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5〕,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6〕,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7〕。”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8〕,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9〕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愈恐惧再拜。

【注释】

〔1〕将仕郎:从九品文官。守:代理。国子:国子监,最高学府。四门:国子监内分国子学、四门学、太学、书学、算学等七馆。博士:官名,管教学生。

〔2〕休光:盛美的光辉。

〔3〕殷:恳切。

〔4〕戚戚:忧惧。赫赫:显赫盛大的样子。

〔5〕干:求职。

〔6〕道方而事实:立身方正而做事讲求实际。

〔7〕隗:指郭隗,战国时人,燕昭王求贤,说“请自隗始”,以鼓励贤者来归。

〔8〕刍:喂牲口的草。

〔9〕龊龊:拘谨。

美文共赏

这是韩愈写给山南东道节度使于襄阳,求他引荐的信。当时的社会读书人求仕常常需要有名望地位的人作引荐,而有名望地位的人也需要后进之士作门生,使自己声名显赫。他们利害相关,荣辱相连。于襄阳位高权重,是故韩愈两次上书,希望给予自己以提拔。他在文中议论了先达之士和后进之士相互依存之后,紧接着便称颂于襄阳抱不世之才的功业,却后继无人,作者用“请自隗始”的典故,大胆地吐露出毛遂自荐的要求。这样的说法既能恭维对方,也表明了自己求人引荐,少了几分尴尬,同时也保住了自己的几分尊严。这是全文议论的基点。

本文是一篇文情兼妙的好文章,议论透彻、笔力刚健、语气委婉、感情沉郁,文中“相须”“相遇”之说,可以称为至理名言。

本篇名句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

士人能够享大名,显达于当世的,没有不靠负有众望的前辈引荐的。士人能够光照后世的,也没有不靠负有众望的后辈继承他的事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