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时间:2023-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有咏岳阳楼诗。比喻湘水女神,此指君山。这首诗描写作者登上岳阳楼晚眺的情景。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与岳阳楼仅一水之隔。从岳阳楼上远望君山,衬着湖水,更显其青翠,君山的群峰恰像湘女对着洞庭明镜梳妆的螺髻。次联所写,意与宋人李纲《岳阳楼三首》其一“望中更觉君山小,一点青螺镜面平”以及唐人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近似。

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诗人简介]杨基(1326-1378),字孟载,号眉庵,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明初十才子之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著有《眉庵集》。

[注释]①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古城楼。相传三国吴鲁肃在此建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巴陵(即今岳阳市)时在旧阅兵台基础上兴建此楼。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有咏岳阳楼诗。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守巴陵时重修,范仲淹为撰《岳阳楼记》,名声益著。君山—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②洞庭—洞庭湖。③春水—春天的河水。④望中—视野之中。⑤湘女—指娥皇、女英。相传为尧之女,舜之妻,闻舜死于南巡途中,悲伤欲绝,投湘水而死,死后为湘水之神,俗称湘妃。⑥芙蓉—荷花的别名。比喻湘水女神,此指君山。⑦悠悠—连绵不尽貌。⑧消得—禁得起。巴陵—山名。在岳阳县治西南,滨洞庭湖。

赏 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登上岳阳楼晚眺的情景。傍晚时,风停水静,浩淼的洞庭湖清澈明镜,波澜不惊,像一面明澈的镜子,又像素雅的白练,不觉让人想起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澄江静如练”和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平铺湘水流”。这是作者登高远眺的第一印象。

第三、四句“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进一步点题,作者的视线从洞庭湖转到湖口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与岳阳楼仅一水之隔。君山是一座长形的小岛,由72座大小山峰组成。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传说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从岳阳楼上远望君山,衬着湖水,更显其青翠,君山的群峰恰像湘女对着洞庭明镜梳妆的螺髻。其中“君山一点望中青”借用宋人阳枋《社日过洞庭》中“君山一点望中青”。次联所写,意与宋人李纲《岳阳楼三首》其一“望中更觉君山小,一点青螺镜面平”以及唐人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近似。

第五、六句“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作者再将视线拉回到湖水与其中的荷花,水面如镜,荷花亭亭玉立,荷香四溢,尽管暮霭渐至,但水明花艳,仍觉明丽,水光山色,天光日影,景色优美。末二句“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诗人笔锋一转,写道洞庭湖水流入下游的春江,这绵绵不尽的湖水,带走了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愁绪啊。末二句将视线与情感引向更为广阔处,含不尽之味,引人沉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