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选二)
(唐)李白
其一
天兵下北荒[1],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盛[2]。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3],然后方高枕。
其二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4]。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5]。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盛唐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俄罗斯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他即出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时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起离开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李璘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著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词语简注】
[1]北荒:指北方边地的荒原。
[2]衔恩:意为身受朝廷的恩典。
[3]月氏(音yuè zhī):是汉朝时西域地区的小国名。
[4]甘泉:古地名,指秦汉时的甘泉宫,大体在今甘肃泾川一带。
[5]妖氛:即妖雾,此指代入侵内地的敌人。
【内容简析】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材,歌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选其中第二首和第六首。诗人天才豪纵,作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
第一首诗,诗人起笔即写风云突变,“天兵下北荒”,写大唐军队直下北方荒野,而“胡马欲南饮”,则写吐蕃等西北胡人正欲南下而饮马,亦即正要向南侵犯。两句意思相对,句式成偶,极写战争形势严峻。三、四句则写警报传来,战士们横戈立马,从军百战,就是为了报答朝廷隆盛的恩情。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边地苦寒。战士们手里握着积雪,在青海之上餐食;拂掉身上的尘沙,在六盘山头寝卧。七、八句作为结句,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什么时候击破月氏国的军队,将士们然后才会高枕而眠。“何当”与“然后”相对应,语气简洁,慨当以慷。全诗意境开阔,苍凉雄壮,堪称五律别调的佳作。
第二首诗,诗人开首即写烽火警讯惊动沙漠,烽烟从塞外直传到关内,连接和映照着甘泉上空的云彩。三、四句承接前意,写汉皇听闻敌情,按剑而起,还召将军李广迎敌。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錞、镯之类)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进退。写“兵气”极言唐军士气高昂,与天空相接合;写“鼓声”则说战争激烈紧张,在六盘山下就能听闻得到。全篇中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与严肃的内容相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末两句,诗人以“横行负勇气”来表达前方将士纵横驰奔,背负勇气驱逐敌军,又以“一战净妖氛”来颂扬将士的英勇,只凭艰苦激烈的一战,就将敌人驱逐干净,保卫了边境的安宁。“妖氛”在此代指进犯的敌人。
全诗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的起承转合的常式,前四句为起,五、六句对仗为承,末二句作转合,措辞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是边塞诗中别开生面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