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看到了一个形状奇特的器皿,倾斜地放着,就问守庙人:“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这时,孔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世界上哪里会有太满而又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
——荀子《荀子·宥坐》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孔子看到了一个形状奇特的器皿,倾斜地放着,就问守庙人:“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守庙人说:“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器具,如‘座右铭’一般用来伴坐。”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很少时,就会倾斜;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很端正;如果里面的水装得过多,它就会翻倒。”
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些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都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不多不少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它就又恢复了原来倾斜的样子。这时,孔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世界上哪里会有太满而又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名家典籍】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慧言箴语】
做人必须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谦受益,满招损”。凡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失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