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毛泽东又在各代表团团长会议上,提出要编一本各种发明家小传。他说:“一本近三百年来的各种科学技术发明家的小传,写明其年龄、出身、简历等,看看是不是都是没有多少学问的人。各行业搞各行业的。科学家华罗庚是个中学生。苏联搞出人造卫星的齐奧尔科夫斯基,是个不出名的中学教员,主要教数学,搞卫星是他的副业,慢慢搞成专业了。当然美国也有发明,但发明者不是杜勒斯,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不知道。一个人能够发明什么,学问不一定很多,年纪也不一定大,只要方向是对的。二三十岁敢于幻想。人学问多了,就不行了。白蚂蚁全世界没有办法,广东一个只读过初中的青年学生想出了办法。”
说到这里,他又提到“卞和献璞”的典故:
“中国古代楚人卞和(即和氏璧的和氏)得璞玉于楚山,献于厉王,被割左脚,又献于武王,被割右脚;文王就位时,第三次抱璞玉哭于荆山之下,文王叫玉石匠割开,才识此玉。‘完璧归赵’,就是这个璧。”(李锐:《大跃进亲历记》,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页)
接着毛泽东又说:“瓦特是个工人。富兰克林是个报童。种试验田要三结合——领导、技术人员、老农(老工人),只有这样,外行才能领导内行。总而言之,我这些材料证明一条:是不是贫贱者最聪明,尊贵者最愚蠢,以此来剥夺那些翘尾巴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资本。要少一点奴隶性,多一点主人翁的自尊心,鼓励工人、农民、老干部、小知识分子的自信心,自己起来创造。”
会议期间,最早编出发明家小传的是一机部。5月19日,毛泽东提议的第二天,一机部部长赵尔陆即向毛泽东送上《关于机械、电气技术史上主要发明家的材料》。这个材料搜录了机械电气技术史上四十一个重要发明家的小传。赵尔陆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
“史实完全证明了主席的指示: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大都是从劳动人民中产生出来的,大都出于那些社会地位低、学问少、条件差的人们。这四十一个知名的机械电气技术发明创造者中,有二十五个是劳动人民出身,基本上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在发明前是被社会看不起、受打击摧残的。有八个人虽曾受过学校教育,但都不是机械电气的‘内行’,原来从事其他职业,是‘外行’钻研成‘内行’的。真正受过专门的技术教育,并在机电工厂或研究部门工作的只有七个人。但是在发明前,也只是普通工程师、研究人员、助手等,并不是什么权威。”
第二天,毛泽东就向大会分发了这份材料。
此外,大会还印发了《四百个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家的小传资料(初稿)》《沈鸿同志关于“技术科学创造和发明者小传”的说明》《关于李始美治白蚂蚁的情形》等材料。毛泽东为前两个材料的印发也写了批语。
《四百个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家的小传资料(初稿)》,是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办公室5月编印的。“编者的话”说:为了初步地具体了解中外古今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家的情况,我们编出了这本资料(初稿)。在这四百人中,中国的有七十人,外国的有三百三十人,其中我们把那些社会地位较低、年纪较轻,学问较少、条件较差,在开始时总是被人看不起,甚至受打击、受折磨、受刑戮的人算作一类,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八。这个材料是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图书馆的几位工作同志在八大二次会议期间搜集和编印的,由于时间仓促,在人物的选择,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都会有很多缺陷,但我们相信它对于破除科学界的迷信,将会有所帮助。
古诗云:“识玉要烧三月满。”可见识玉要有真功夫。是石、是璞、还是玉?来自楚山采玉场的卞和更有知识,而在楚王身边的“玉人”则比较愚蠢,两次以璞为石。楚王这个领导者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不知道既要用“知识分子”玉人,也要用有实践经验的玉工,才能识别真玉,得到珍宝。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反复讲“卞和献璞”典故,在于说明能够创造发明的,不只是那些才学丰富的大学者、大科学家,身份低贱、学问不多但有实践经验的一线劳动者,也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毛泽东用包括卞和在内的众多发明家的故事,力图证明科学、技术发明大都出于那些社会地位较低,学问较少,条件较差,在开始时总是被人看不起,甚至受打击、受折磨、受刑戮的那些人。这样提出问题,在新中国建设不到十年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并不奇怪。因为那时还处于“一穷二白”状态。“白”就是缺少文化,还在进行文化“扫盲”运动,社会管理层也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用“卞和献璞”等故事鼓励全社会创造发明的积极性,以提升科技水平是不得不为之策。但是不能搞偏,如果只重视“卑贱者”,而轻视甚至鄙视“高贵者”(高级知识分子)的作用,则会使事情走向反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