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六十三)
[原文]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冑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此处删去司马迁所录韩非《说难》原文。后面有《说难》注译——引者注)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曰:……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译文]
韩非是韩国公子。他喜欢刑名法术的学问,而他的学说归根结底是从黄帝、老子的思想而来。韩非天生口吃,不擅长说话,但善于著书。他和李斯都从师于荀子,李斯知道自己不如韩非。
韩非见到韩国衰弱,多次写信规谏韩王,韩王都不采用。因此韩非痛心于君主不努力完善国家的法制,利用权势以驾驭自己的臣下,通过寻找能人任用贤人达到富国强兵,反而提升虚浮不实的蠹虫使他们位于建功立业者的上面。韩非认为儒生用文章扰乱法制,侠客用武力违反禁令。太平时尊崇徒有虚名的文人,危难时就利用全副武装的将士。当今的情况正是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他悲愤于清廉正直的人不能被奸诈邪恶之臣所容,看到过去成败的变革,因此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共十余万字。
虽然韩非明知游说君主的困难,在《说难》一书中讲得十分详细,但是终究还是死于秦国,没有逃脱厄运。(此处有删节——因司马迁所录韩非《说难》原文删去。后面有《说难》注译——译者注)
有人将韩非著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阅读了《孤愤》《五蠹》等作品后说:“唉,我若能见到这个人和他交往,死而无憾啊!”李斯回答说:“这些书是韩非写的。”秦国因此加紧进攻韩国。韩王当初不任用韩非,等到情况紧急,才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对此十分高兴,但还没有加以信任和使用。李斯、姚贾陷韩非,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的庶出公子。如今您想兼并诸侯各国,韩非终究向着韩国而不会向着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如今您不任用他,留他很长时间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后患,不如加罪于他依法惩治他。”秦王认为他们说得很对,便将韩非交法官治罪。”李斯指使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自杀。韩非想亲自向秦王表白,没能见到。后来秦王十分后悔,派人赦免韩非,韩非已经死了。
申不害、韩非都有著书留传于后世,学者多有此书。我独独悲伤韩非写了《说难》一书,明知游说之难,而自己又偏偏不能逃脱于死路。
太史公评说:……韩非引用法令作为规范行为的准绳,切中事实,明察是非,用法极为苛刻,对人绝少施恩,这一切都根源于“道德”的理论是最为深远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