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之十五)
“无敌于天下”一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五章: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是孟子在向他的弟子公孙丑宣传王道政治主张,意思说:一个君主如果能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杰出的人物在一定的职位上就能有所作为,这样,天下的士人都会高兴,而愿意到他的朝廷去做事了;
市场上,如果能够把空房子都让出来储藏货物,不征收租税,一旦货物长久卖不出去,就依法给予收购,这样,天下的商人都会高兴,而愿意把货物存放到他的市场上了;
关卡,如果只稽查违禁物品,不征收旅客的行李税,这样,天下的旅客都会高兴,而愿意走那条道路了;
对于种田的人,如果能实行“井田制”,只要他们耕种公田,不再征收田税,这样,天下的农夫都会高兴,而愿意在他的田野上耕种了;
人们居住的地方,如果不征收雇役钱和地税,这样,天下的老百姓都会高兴,而愿意迁移到他那里去居住了。
一个君主如果能实行这五项措施,就是邻近国家的老百姓,也会敬仰他如同敬仰自己的父母一样了。如果邻国的君主率领这样的百姓来攻打他,正如同率领儿女去攻打他们的父母,这种事情从人类有史以来就没有不成功的。这样,就能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的人,是第一等会统治人的人啊。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是从来也没有过啊!
孟子从统治者角度出发,宣传他的王道主张,讲到对士、商、旅、农、氓等五种人,都应有一种妥善的政治措施,如对士人要“尊贤使能”,对农民要减少租税,对商人要只征房租不征货物税,对于旅者在关卡只检查而不征税,等等。一个君主若能做到这些,“则无敌于天下”。
一生打败天下无敌手的毛泽东,很喜欢孟子“无敌于天下”一语。
1943年,毛泽东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大会上作《组织起来》的讲话,在讲到组织起来搞好生产时,引用了“无敌于天下”一语。他说:
只要我们全体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人人个个不但会打仗,会作群众工作,又会生产,我们就不怕任何困难,就会是孟夫子说过的:“无敌于天下。”(《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929页)
毛泽东引用孟子此语,旨在激励参加会议的英雄模范组织起来,搞好生产,克服由于敌人重重封锁给陕北革命根据地带来的财政经济上的困难,以渡过难关,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
同年9月,毛泽东视察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情况,并检阅了部队,观看了战士们的刺杀、投弹、越障碍等军事表演。毛泽东还走进交通沟,察看了新修的作战工事,看后他说:
你们生产是模范,练兵也是模范。我们的军队,既要能打仗,又要会生产。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工作队。如果做到这些,我们就会是孟夫子说过的:“无敌于天下”了。胡宗南还在我们门口,随时准备进犯边区,同志们要一面备战,一面生产。
两年前的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解放区(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日战争,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敌后军民在频繁的反“扫荡”作战中,实现劳武结合,一面战斗,一面生产。各级党政干部也都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和群众同甘共苦。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健康发展,成就显著。
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王震将军率领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近三年的奋战,在缺乏生产资金和生产工具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把野狼成群、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五谷丰登、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使解放区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粉碎了敌、伪、顽的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毛泽东视察南泥湾,又一次借用了“无敌于天下”这句话,用来称赞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肯定了三五九旅在大生产运动中取得的显著成绩。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伟大的、英雄的、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借用孟子的话说,是“无敌于天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