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之十八)
“二者必居其一”,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第三章: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孟子率领他的弟子们游说诸侯各国时,在离齐、别宋、经薛回家乡邹国的路上,学生陈臻问道:以前在齐国,齐王送您上等金子一百镒,而您不接受,告别宋国,宋君送您七十镒,您接受了;经过薛国,薛君送您五十镒,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不接受是对的,那么现今接受就是错的;如果现今接受是对的,那么以前不接受就是错的了。老师在二者之中,必定有一个不对。”
孟子回答说:“都是对的。离开宋国时,我打算远行,对远行的人照例要送些路费,所以他说:‘送点路费吧。’我为什么不接受呢?路经薛国时,我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所以他说:‘听说要戒备,特为买兵器送点钱。’我为什么不接受? 至于在齐国,就没什么理由了。没有理由而送钱给我,就是贿赂我啊!哪有君子可以接受贿赂的呢?”
从孟子和他的学生陈臻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孟子的为人。孟子在待人接物时,既严于义利之辨,又不屑于气量狭小,自命清高。对于弟子陈臻提出的一个两难的问题。孟子认为在宋曰“馈赆”,送路费给他,因要离宋“远行”,他接受了,因为他对宋已尽了力,受之无愧。在薛曰“闻戒”,所赠之金,作路上戒备之用,是有可接受名义的。而在齐则不同,是没有什么理由的,故孟子不受其赠送的百金。所以,孟子回答“皆是也”,都是对的。即受与不受都是有理由的。
“二者必居其一”这一流传很广的词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下》第三章的“必居一于此”。
1949年1月21日,毛泽东针对国民党南京行政院1月19日通过的一项无理决议,以中共发言人的名义,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毛泽东在这篇《中共发言人评南京行政院的决议》一文中说:
如果照南京行政院的毫无理由的“决议”,不先行停战就不愿意进行和平谈判,则国民党的和平诚意在什么地方呢?南京行政院的“决议”是做出来了,不先行停战就没有和平谈判的可能了,和平之门从此关死了,而如果要谈判,则只有取消这个毫无理由的“决议”,二者必居其一。如果南京行政院不愿意取消自己的“决议”,那就是表明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并无与其对方进行和平谈判的诚意。人们要问:南京方面果有诚意,为什么不愿意商讨和平的具体条件呢?南京的和平建议是虚伪的这样一个论断,难道不是已经证实了吗?(《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392页)
毛泽东在这篇评论文章中指出,继蒋介石发表1949年元旦“求和”声明后,国民党南京行政院又于1月19日通过一项决议,无理要求中共“先行无条件停战”,才有可能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在评论文章中巧妙引用决议内容中难以自圆其说之处,揭露国民党政府所谓“和谈”的假情假意。毛泽东指出,“我们认为南京行政院的这个新建议是没有理由的,打了这么久这么大和这么残酷的战争,自应双方派人商讨和平的基本条件,并做出双方同意的停战协定,战争才能停得下来。”
然而,国民党南京行政院无视中共1949年1月14日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无理要求中共“立即先行无条件停战,并各指定代表进行和平商谈”,企图逃避战争罪责、保存反动势力残余,这是南京当局的荒谬幻想;只有在国共双方共同商谈和平条件,并签订停战协定后,战争才能停止;国民党南京行政院必须取消该决议,双方共同商讨中共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才能证明南京政府的和谈诚意,否则无和平可言。
毛泽东在评论中还指出,蒋介石在元旦的建议中说:“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才过了19天,南京政府的“行政院”,却推翻了“总统”的声明,提出“立即先行无条件停战,并各指定代表进行和平商谈”了。请问究竟是你们的建议有效呢,还是你们的“总统”的建议有效呢?你们的“总统”把“停止战事恢复和平”认为是一件事;你们则将战争与和平分割为两件事,不愿意派出代表和我们商讨停止战争的具体方法,而却异想天开地建议“立即先行无条件停战”,然后再派代表“进行和平商谈”,究竟是你们的建议对呢,还是你们“总统”的建议对呢?我们认为南京“行政院”是越出了自己的职权的,它没有资格推翻“总统”的建议而擅自做出自己的新建议。
毛泽东在文章中运用《孟子·公孙丑下》第三章“二者必居其一”一语,在于指出南京行政院只有两条出路:一是继续玩弄假和谈阴谋,坚持自己的“决议”;一是表明和谈的诚意,取消自己的“决议”,按中共1月14日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坐下来共同商讨谋求和平的具体条件。除此,国民党“南京行政院”没有别的出路可走。
毛泽东在文章中运用“二者必居其一”,还在于警告当时国民党的“南京行政院”,还是不要玩弄阴谋,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应识时务,赶快做出明智的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