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看完一本书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

看完一本书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

时间:2023-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的含义已不再是《尚书》或《书经》,而是指“书”这一概念,指所有的书籍。毛泽东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里说的书,是指《书经》。他要求身边同他一起读书的同志,在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毛泽东在他写的大量读书批语中,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有些见解和评价是相当精辟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演化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的含义已不再是《尚书》或《书经》,而是指“书”这一概念,指所有的书籍。这样,孟子这句名言也就成为教育人们读书时不要盲目迷信书本,应该加以分析,有取有舍,有吸纳有剔除,学会辩证地看待读书的一种科学态度和方法。

这种情况下,它显然具有了思想方法、学习方法、读书方法方面的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内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节,这样写道:

毛泽东常引用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里说的书,是指《书经》。毛泽东把它推而广之,及于其他,就是说,不要迷信书本,读书不要盲从,要独立思考。他要求身边同他一起读书的同志,在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毛泽东在他写的大量读书批语中,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有些见解和评价是相当精辟的。毛泽东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做其他的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他不仅对待中国古书是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是这样。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评价是比较好的,但他在建议各级干部学习这本书的时候,强调要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哪些是作者自己也不甚清楚的。毛泽东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发表了大量评论性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许多观点;但他自己认为,这还只是跟着书走,了解他们的写法和观点。他认为,应当以问题和论点为中心,收集一些材料,看看他们的论文,知道争论双方的意见或者更多方面的意见,作进一步的研究。他说,问题要弄清楚,至少要了解两方面的意见。(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3—14页)

这段话,把毛泽东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为一种科学的读书态度和方法的思考和实践,都有理有据的展示出来。毛泽东自己读书,和别人一起读书,读中国的古籍,读马列著作,等等,都曾经这样做过,也都获益匪浅。

读书时,切莫忘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