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时间:2023-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懂得教育者必须先学习一步,先受教育的道理,所以他十分强调贤人必须先正其身,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因此,毛泽东非常关心学院的师资力量。像教师教学生一样,管理人员只有“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才能提升管理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孟子的“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是至理名言,毛泽东将其应用到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方面,也可以应用到更宽阔更广大的生活领域。

(引用之六十四)

孔从洲将军是李敏的公公,毛泽东的亲家。

1962年2月5日,孔从洲又在中南海会见了亲家毛泽东。自从上次在毛泽东家里做客,一晃已经过去了三年。

这时,孔从洲离开沈阳高级炮兵学校,转到南京炮兵工程学院任院长。

毛泽东以提问的方式详细了解了炮兵工程学院的情况。然后说:“你们的学院学制几年?有多少学生? 分几个部?”

孔从洲一一做了回答。毛泽东又问:

“师资力量怎样? 办学校第一是选教员,有了好教员,才能教好学生。过去有句话叫‘师高弟子强’。没有教员能以己之昏昏,使得学生昭昭。”(李智舜:《毛泽东与开国中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

孔从洲回答说:“学院的师资力量基本上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员中一部分是老军工、老教授,他们都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一部分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教员。”

“以己之昏昏,使得学生昭昭”,是毛泽东改引活用《孟子·尽心下》第二十章的话: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昭昭,明白的意思。这段话意思是,贤能的人首先使自己彻底弄明白了,然后教别人明白;现在的人,自己还稀里糊涂,却想教别人彻底明白。

一年夏天,学生们都到树荫下乘凉聊天,孟子却一个人在屋里伏案翻阅竹简。弟子公孙丑摇着扇子走进屋里,关心地对孟子说:“老师在忙什么呢? 大热天,瞧您满头大汗,快到外面凉快吧!”

孟子放下手里的竹简,非常认真地对公孙丑说:“明天我要给你们上课,讲新的课题,我必须先准备一下,这就是我常对你们说的,教导别人,必须先使自己彻底明白了,才能使别人明白;如果自己还模模糊糊,怎么能使别人明白呢!”

孟子所说的:“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话是很有见地的。他懂得教育者必须先学习一步,先受教育的道理,所以他十分强调贤人必须先正其身,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私人办学进一步兴盛,孟子和荀子都开业授徒。孟子的教学内容继承了孔子的“六经”。孟子收徒讲学,先后有几百人,得意的门生有七人,即乐正子、万章、公孙丑、公都子、屋庐子、陈臻和充虞。其中最受孟子赏识的是乐正子。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很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便是其中之一。

毛泽东十分注重教育工作。亲家孔从洲将军来家里做客,毛泽东不失时机地详细了解炮兵工程学院的情况。他认为炮兵工程学院的宗旨:应当是培养具有现代化知识的炮兵科技人才。因为科学技术天天在进步,这一点很重要。因此,毛泽东非常关心学院的师资力量。他活用孟子的话强调:“没有教员能以己之昏昏,使得学生昭昭。”在毛泽东看来,学校办得如何,能否教出好学生?师资力量十分关键。“有了好教员,才能教好学生。”没有听说教师自己还稀里糊涂,却能教学生彻底明白的。

孔从洲将军明白,要办好学校,必须拥有一支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但组建炮兵工程学院,最大的难题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组建时期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不过二百来名教师,其中高级讲师以上的教师仅十三名,而教授只有两名。为了解决基础课教师队伍,学院领导采取了几个办法:一是从哈军工争取到了19名基础课教师;二是从专业教师和水平较高的实验员中抽调七十名教师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三是获得教育部支持,将其所属三十六所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支援给炮工。就这样,仅仅一年时间,炮工就拥有了一支五百九十六人的师资队伍,已经可以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了。所以,孔从洲在回答毛泽东时说:“学院的师资力量基本上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毛泽东与孔从洲此次谈话,以孟子的“昏昏诏诏”之论为媒介,重点讨论如何抓好学院的建设和教学工作,尤其是配强师资力量。这有利于培养具有现代化知识的炮兵科技人才,加速军队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提高军队战斗力。

作为教育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应该是永恒的信条。

毛泽东有时也将这条教育原则的使用范围扩而大之,应用到其他方面。

1964年,当时任农业机械部(1965年1月改为第八机械工业部)部长的陈正人,正在洛阳拖拉机厂搞“社教”蹲点。

12月4日,陈正人就蹲点情况,给他的直接领导薄一波写了一封信,薄一波读后有批注,并报送毛泽东批阅。

陈正人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目前我所注意的问题,主要放在社教运动方面。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准备放到后一步来研究。因此,这次送上的报告,只讲到运动有关的一些情况。这封信,我也只说到到厂后若干感想。如有新情况和新问题,再给你写信报告。(只有把社教搞彻底了,才能搞好管理。这样抓是对的。——薄一波注)”

毛泽东读信至此,写下批注:

管理也是社教。如果管理人员不到车间、小组搞“三同”,拜老师学一门至几门手艺,那就一辈子会同工人阶级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状态中,最后必然要被工人阶级把他们当作资产阶级打倒。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毛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66页)

毛泽东这个批语,是有感而发,是在与陈正人、薄一波讨论社教运动、企业管理和学技术当内行三者的关系。

陈正人、薄一波的意见是先抓社教后抓管理,毛泽东的意见是“管理也是社教”。而且,做好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要学技术,当内行。毛泽东这样讲,是有历史原因和现实针对性的。那时,虽然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已有十几年了,但是企业大部分管理人员还是工农出身的占多数,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差,不少企业还是“外行”领导“内行”。这种状况不改变,将制约工业企业的发展。所以,毛泽东要求管理人员到车间去向内行的老师们学习“一门至几门手艺”。

如何解决管理人员要内行这个问题?毛泽东引用孟子的名言来说明事理:“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像教师教学生一样,管理人员只有“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才能提升管理水平,达到新的境界。这应该是管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

孟子的“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是至理名言,毛泽东将其应用到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方面,也可以应用到更宽阔更广大的生活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