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后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结束,共产党人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蒋介石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遭到致命打击。为形势所迫,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李宗仁由副总统出任代总统。
李宗仁迫于民意,同意以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为基础举行和平谈判。在组织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团时,李宗仁特意把已辞职回到长沙的刘斐找来,做国民党的谈判代表。于是,刘斐便和张治中、邵力子、章士钊、黄绍竑、李蒸等,于1949年4月1日到达北平,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进行和平商谈。
4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国民党谈判代表中属桂系的刘斐和黄绍竑。
毛泽东问刘斐:“你是湖南人吧?”
“是,我是醴陵人。和主席是邻县老乡。”
毛泽东用浓重的湖南口音高兴地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哩!”
听了毛泽东那亲切的话语,刘斐的紧张心情减去了许多。他对毛泽东说:“蒋介石打不下去了,让李宗仁来搞和谈,人民要休养生息,和平是大势所趋。”
毛泽东习惯性地打着手势说:“人民的要求,我们最了解。我们共产党是主张和平的,否则也不会请你们来。我们是不愿意打仗的,发动内战的是蒋介石为头子的国民党反动派嘛!只要李宗仁诚心和谈,我们是欢迎的。”
在国民党内刘斐虽属桂系,但他多年与湘派的程潜私交甚厚,在他辞去国防部参谋次长回到长沙后,与程潜来往更多了。程潜所以能把陈明仁由武汉调回长沙掌握兵权使他起义成功,还多亏刘斐从中周旋,才通过了白崇禧这一关。那时,刘斐一方面看到了国民党蒋介石必然失败的下场,同时又受到程潜的影响,也就萌生了投靠共产党以求出路之意。
在北京谈判期间,作为国民党的代表,刘斐总要为国民党争争讲讲,但离开谈判桌,却又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归宿,何去何从,逼迫他反复思考,难以决断。
毛泽东留他们一块吃顿饭,边吃边谈。当谈到个人爱好时,刘斐心机一动,便想把自己的疑虑用说笑的方式说给毛泽东,并试探毛泽东的态度。
刘斐有些拘谨的问毛泽东:“你会打麻将吗?”
毛泽东随口答:“晓得些!晓得些。”
刘斐接着问:“你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
毛泽东立刻明白了提出这问题的用意,笑得差点儿把饭喷出来,立即回答道:“平和,平和,还是平和好,只要和了就行了。”
一语双关,点破迷津。
刘斐满意地大笑起来。他佩服毛泽东思想机敏,同时又感激毛泽东那寓意情深的回答解除了他的许多顾虑,从而坚定了他投向共产党的决心。
于是,刘斐立刻说道:“平和好,那么还有我一份。” (谭玉琛主编:《毛泽东与党外人士》,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4页)
经过半个月的反复磋商,国共双方达成了八条二十四款的《国内和平协定》草案。由于蒋介石幕后操纵,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致使和谈破裂。刘斐和张治中等代表团成员,遂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北平,投向人民民主阵线。
前面,曾经提到毛泽东用过歇后语:孔夫子打麻将——和为贵。在这里,毛泽东与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交谈,用打麻将术语“平和好”表达了“和为贵”的思想和主张,又暗示欢迎刘斐“和”到人民民主阵线。
这是毛泽东由孔子师徒“和为贵”思想产生的绝妙政治斗争艺术和外事谈判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